世人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卖了个大关子:先是11月12日抛出一个不痛不痒的官式公告,让改革派大失所望,又在11月15日发布一份波澜壮阔的改革决定,令大伙儿空前振奋。短短三天就让公众体验到政治风向的冰火两重天,足以证明这次全会非比寻常。
无论是冰是火,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实制定了一幅名符其实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这也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中国拉上改革开放新路以来,中国领导人端出的内容最多、味道最全的改革大菜。
接任中共总书记刚满一年的习近平显然是这些大菜的“厨师长”。他不仅决定做什么菜,用哪些配料,还亲自操刀掌勺,事无巨细地全程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新华社透露,习近平逐条、逐句修改三中全会文件的每一稿,明确要求文件起草小组“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一般性的举措、重复性的举措和纯属发展性的举措都不写,目的就是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习式改革大菜”在成为舆论焦点的同时,也暂时覆盖了喧嚷已久的左右之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和社会中的左右势力就一直形同水火,反复较量。1992年邓小平南巡给了左派政客猛烈一击,使公开反对改革开放的左派在政坛上溃不成军。但由于左的思维在中共内部根深蒂固,被视为右的改革派也从未真正成为党内主流。政治上的左右之争仍在继续,只不过由明转暗。而近些年随着中国舆论逐渐宽松,左右之争在社会上则由暗转明。
在左右势力的拉锯战中,中国历届领导人一般都是运用“政左经右”或“打左灯、向右转“的平衡之术,尽量安抚两派的基本面。这是因为,虽然极左或极右在中国都属少数,但他们的言行往往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或同情,他们所受的政治待遇也时常被看成中国领导人偏左或偏右的“晴雨表”。
习近平等接掌大权之后,左右势力都试图对新一代领导人发挥影响,左右之争再掀波澜。今年以来,“宪政之争”一度广受舆论关注,加上习近平沿袭毛泽东延安整风经验进行整党,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官方高调打击某些言论偏激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自由派人士认为习近平要回归毛泽东路线,甚至指中国进入了“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时代”。左派人士则欢呼雀跃,希望习近平继续“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面对右派的质疑和左派的欢呼,习近平不动声色,只是全力打造自己的“三中全会蓝图”。习近平推出的改革方案不仅出乎舆论预料,也让左右两派一时哑火。换句话说,三中全会改革方案的深度和广度,既让左派有口难言,也让右派无话可说。11月15日三中全会决定发布后,左右两派的代表人物一改往日对官方新政的习惯性批评,转向歌功颂德或审慎乐观。套用一句网络用语就是:“小伙伴们都被惊呆了。”
中国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吴敬琏前天高度评价习近平的改革总体设计和路线图,认为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平息了10多年来有关改革方向的大争论。被视为左派中坚人物的司马南干脆发表一篇《咏三中全会》的诗歌,大赞“好会褪愁思,习风去旧残。”“泽东润民心,近平岂孤单?”
当然,无论中共提出什么样的改革方案,都不会以牺牲自己的执政地位为代价。同时,中国社会也早已失去回到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壤。从这个角度上看,习近平的改革不会让倡导西方民主模式的自由派和无限怀念计划经济的毛左派满意。不过,极端自由派和极端毛左派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也不是习近平改革要安抚的对象。因此,习近平力推改革并不是为了覆盖左右之争,而是为了解决妨碍中国发展、威胁中共政权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习近平以强势改革姿态赢得了舆论主动。今后几年,如果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真能够在市场经济建设、遏制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缺乏实际内容和解决方案的左右之争将被继续边缘化。左右两派或许也需要创新思维,才能让自己的诉求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