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为何没受到热捧?媒体分析认为,有文化因素。把辛苦一生买来的房子抵押出去,跟有些老人的传统思维相悖。另外,也有经济方面的担忧。有老人怕逆按揭会牺牲掉物业升值的机会,觉得没有卖掉套现更踏实。
其实仔细算一笔账就能知道,逆向按揭计划还是很划算的。《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香港的房子极少有低于100万的。从港岛及九龙市区楼龄在50年以下的房子,如果是使用面积5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市价大约在400万以上,那么这个老人实际上可以每月获得1万元的生活费。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贷款利率在老人签约的时候便已经确定,未来即使按证公司提升了利率,老人的利息金额也不会相应提升。
从房价来看,目前也是不错的参与时机。虽然自2010年11月推出短炒印花税之后,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滞缓的局面,但是总体上看,目前的香港房价处于1997年以来的最高峰——这时银行能够批出的贷款额无疑是最高的。
在大陆,“以房养老”也将于2014年进行试点运行。但此前,上海“以房自助养老”模式因存在信任危机被迫停办,南京推行“养老院养老”模式中途“夭折”,中信银行推出“养老按揭”业务两年来,实际效果一般。在当前养老金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房养老”作为社会养老补充的模式能否广为接受并推广仍然面临许多操作问题。
有观点认为,“以房养老”就是政府不管养老,要老百姓拿自己房子养老;甚至有观点认为,老百姓就是先当30年房奴拿到房子的产权,然后再把产权还给银行,银行再在扣下高额利益和房屋贬损的价值之后,每个月给你点养老钱。《中国保险报》指出,虽然这种观点有些偏颇,但“以房养老”的推行的确存在一些较大的障碍:
一是法律和制度有待完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层面的“以房养老”就很难推行,同时“以房养老”带来的纠纷也很难得以公平合法的处理。
二是由于中国大陆70年产权的特殊国情。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许多商品房已经接近使用年限,而当老人身故后,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银行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来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风险可想而知。
三是源于几千年的养老观念。“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还在影响着这一代老人。用钱请人照顾自己毕竟不如子女照顾自己细心。多数老人更愿意把房子给子女,让子女来照顾自己。
四是“以房养老”时间跨度太长,房价和政策都难以预计。对于养老者而言,担心房价上升,自己吃亏;对于银行、保险公司而言又担心房价下行,企业会赔。同时在这期间政策也有可能变动。
由此看出,中国的“以房养老”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想要全面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以房养老”政策,养老金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6日公布中国近十年来养老金情况,结果显示,直到去年养老金累计结余额为22968亿元,增长23.4%。《北京商报》称,尽管这似乎成为权威部门对“养老金告急”质疑的一种回应,但业界专家对于养老金是否短缺的问题仍有分歧。
业内人士指出,2万亿元的累计结余背后,庞大的个人账户空洞仍需警惕。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由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长期积累的个人账户构成。但是为了偿还历史债务,个人账户资金长期被挪用于统筹基金的发放,由此形成统筹基金结存万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状况。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军也提醒说,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导致了已经退休了的人账户中没钱,这部分人在领的是目前年轻人交纳的养老保险。现在养老金统筹总体略有结余,不代表未来不会缺钱,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推进,未来领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多,养老金必然会存在缺口问题。
相关讯息:养老保险过度依赖财政暴露痼疾 今年或亏空千亿
对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的问题,社会各方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财政部27日公布的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看,已经出现养老金资金趋紧的迹象。这份已报国务院同意的决算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2年收入18300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5027亿元,本年支出13948亿元。保险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余额为1079亿元。而在2011年,这一余额尚达1317亿元。
事实上,从年初公布的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看,情况更加不乐观: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791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550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669亿元。与此同时,支出达到16460亿元。也就是说,若剔除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已经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缺口近千亿。
不过,在将巨量财政补贴和极少量的利息收入考虑在内后,养老保险2012年收支结余还是达到了435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2694亿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这一问题曾表示:社保制度建立之初大部分省市养老金是收不抵支的,但之后缺口逐渐缩小,去年中国养老金略有结余。因此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但是,“飘红”的数字无法掩盖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痼疾”:财政补贴所占比例仍然偏高,制度自身的不可持续性被不断的征缴扩面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掩盖了。
“我国的情况是,只要收入还大于支出,就默认是没问题的。但实际上,收支间有较大差额才是可持续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观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应该对比缴费收入和支出。
此外,汪德华认为,目前整体收入里面财政补贴占比较大是不合理的。“如果职工养老保险必须要依赖高额的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运转的话,说明这个体系存在很大问题。应该通过改革让这个体系自身健全起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对于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禇福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过去十几年基本维持在总收入的13%-14%左右,但现在的财政补贴不稳定,补贴类型不够规范,随机性比较大。“现行补贴制度不是完善的、规范化的、有标准的。”褚福灵认为,现阶段,政府应该给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些补贴,但是应当进一步规范,逐步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能够自求平衡,逐渐实现政府不直接补贴,只承担兜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