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于时语:从防空识别区谈到“中国门罗主义”
2013/11/23 9:30:07 | 浏览:1926 | 评论:1
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各国的反应,成为重要的国际新闻,美国传媒更是在头版和黄金时间段予以报道分析。
不到十天前,美国国务卿克里正式宣布放弃华盛顿实施了190年之久的门罗 主义,虽然引起海外尤其 中国传媒的广泛评论反应,在美国国内却几乎毫无风浪 。
美国最重要的两家报纸《美国人》和《美国人》,至今并无只字报道,对比极为明显 。但是这两桩事态发展之间,却有相当直接的关联 。
克里宣布放弃门罗主义,一大半是官样文章 。近在4月份,克里在国会作证时,还继续声称拉丁美洲是美国“需要密切关注的后院” 。如今宣布放弃门罗 主义,无非是山姆大叔在西半球实施近两个世纪的公开干预操纵和炮舰政策,毕竟已经过时,反而刺激当地的反美 主义 。“后院”如今仍然是“后院”,只是“关注”手段需要更新 。
但是克里的声明,也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调整 。极端支持以色列的新保守 主义喉舌《旗帜周刊》(The WeeklyStandard),把克里放弃门罗 主义与该刊所谓美国正在“撤出中东”相提并论,非常说明问题 。
“撤出中东”是美国亲以色列势力对奥 巴马政府近年“出卖以色列”外交政策的指责,围绕新近达成的伊朗核协议达到高潮 。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华盛顿仍然是以色列的最大靠山,但是伊朗核协议暴露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重大分歧,以及奥 巴马政府无法容忍以色列利益凌驾美国自身战略利益之上的局面 。
华盛顿放弃门罗 主义和“撤出中东”的主要驱动力,是为了对付新世纪美国利益的最大隐患── 中国的“门罗 主义” 。一年前,在《美国人》上演的一场专题讨论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Walt)明确提出了这一命题,认为国力渐强的 中国必然会仿效当年美国的门罗 主义,不会容忍邻国与外来强国的军事同盟,而努力把美国军力挤出 中国的“后院”和亚太地区 。
奥巴马与小布什的最大区别
这位提出“中国门罗 主义”的哈佛大学教授不是别人,正是几年前的畅销书《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的作者之一,另一位作者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Mearsheimer) 。沃尔特教授批评华盛顿外交政策受到犹太游说集团的影响控制,因而常常损害美国自身利益,成为美国主流学术界首次触摸犹太势力“老虎屁股”的大牌学者 。
奥巴马政府与小布什政府的最大区别,在于布什受到犹太势力主导的新保守 主义挟持,把政治伊斯兰看成是美国的主要敌人 。奥巴马政府由东北部常春藤精英集团支配,清楚看到经济实力才是美国的“国本”,中国的崛起因此是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胁 。奥巴马的国际战略重点转向亚太,正是体现了华盛顿上层决策圈的这种意识形态转变,沃尔特教授这样的东北部知识精英的影响力显著上升 。
除了结束两场由小布什发动的战争,奥巴马政府尽量避免卷入伊斯兰世界的新冲突,特别是防止伊朗核争议失控,不惜因此冒犯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一直到近日宣布放弃门罗 主义,其中的潜台词一言以蔽之,便是腾出手来应付所谓的“ 中国门罗 主义”,所以才有介入南 中国海领土争议和强化与菲律宾军事合作,直到今天对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迅速反应等等一系列动作 。
就是近日突然升温的泰国***示威,也可以隐约看到“ 中国门罗 主义”的影子:因为泰国是不折不扣的 中国“后院”,而在美国许多上层人物眼中,前首相达信有北京“第五纵队”的重大嫌疑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百多年前门罗 主义的高峰时代,西奥多·罗斯福总统(TheodoreRoosevelt,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8年在位,又称老罗斯福总统)曾经大力鼓励过“日本的门罗 主义”,亦即日本在东北亚的势力范围 。这不仅是日本在美日塔夫脱-桂太郎密约下全面吞并朝鲜的先声,也是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 。这或许是韩国在反对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应该温习的历史课程 。
奥巴马政府尽量避免卷入伊斯兰世界的新冲突,特别是防止伊朗核争议失控,不惜因此冒犯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一直到近日宣布放弃门罗 主义,其中的潜台词一言以蔽之,便是腾出手来应付所谓的“ 中国门罗 主义”……

蔡孟翰:欲速则不达 — 议“东海防空识别区”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出于《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选用人时,不要依据名(声),名(声)像在地上画个饼,是不能吃的。这令人想起11月23日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的动作,是否会在饱受批评之后,最后只落得“画饼充饥”之讥呢?

  东海防空识别区最令日本与欧美反感的,莫过于将钓鱼岛列岛(其中黄尾屿、赤尾屿至今仍是美军的射击场)列入此范围内,在世界舆论中,此乃中方试图片面改变钓鱼岛列岛周遭现状之举。欧美各大报社论已经群起围攻中国的“暴举”,连一向在历史问题与钓鱼岛主权上对中国采取同情理解的《纽约时报》与英国的《金融时报》,在其社论也指出中国此举丝毫无益解决纠纷。

  任何支持中国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主张的人都须坦承,钓鱼岛列岛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日本在实质有效控制。自去年以来,中国海监的船只虽然常常在钓鱼岛附近巡逻,实际上真正进入钓鱼岛领海的次数有限,滞留时间也不长,常常只是在领海外绕来绕去。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海监的船只在国际海洋法中船只有自由航行权利(freedom of navigation)的灰色地带游走。因为,中国海监的行为在国际法上是允许的,因此日本无法自卫还击,这完全不是因为钓鱼岛主权或实质控制已经是属于中国的,也当然没有改变日本控制钓鱼岛的事实。中国海监的做法,其实恰恰点出现在谁是钓鱼岛的拥有者。

  这样的做法,就像甲对乙的某块地的所有权有异议,甲天天到乙控制的土地附近抗议,偶尔还走过乙所控制之地,让乙日夜不安,困扰不已。这样的抗议行为虽然对乙非友善之举,任何同情甲方主张的人,对此虽不由衷赞成,但也无大力谴责,仅有好言相劝。乙虽然不高兴,但碍于法规与支持甲方的舆论,也仅能徒呼负负,无可奈何。

  风水真的轮流转,也不需等20年河东20年河西,今年上半年日本安倍政府因为在国内外备受欢迎,在4月初起,马上原形毕露,斗胆再挑历史问题的红线,欧美各大媒体丝毫不假颜色,予以迎头痛击,连向来亲日反中的《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一些评论报道,批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智的言论。霎时间,世界舆论,从中国方面看来,真是形势大好。安倍政府也很识相,迅速见风转舵,所以阁员在历史问题噤口不发言,深知日本现在只要不触碰历史问题,很多事都可以做——从松绑日本现行宪法解释所禁止的集团自卫权,加强控制舆论的秘密保护法案,增强军备战力,到东南亚搞围堵中国种种政策皆可。美国鼓励,日本国内也无强而有力的反对。

  不到半年的今天,形势大变,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后,美国在25日飞了两架B52轰炸机进入东海航空识别,试图让中国出糗,证明中国根本没有实质有效控制此航空识别区。上周六以来,世界舆论,包括连与中国近日相当融洽的韩国,也对中国不高兴,搞得众叛亲离。真是令人觉得中国此举何苦来哉?

  当然,中国此举也可能别具深意,不过且不说美日的国际与军事情势专家,早已预测中国可能有此举,笔者在识别区公布的一周前已经耳闻此动向。英国《金融时报》的大卫培林(David Piling)在28日的一篇文章清楚点出,中国此举可能有的战略计算,苦口婆心说中国此举有其聪明的考量,但恐怕误判形势,反而被聪明所误。《华尔街日报》11月26日的社论更是不客气地用了brinkmanship(铤而走险之举)形容中国。此报用这个字,通常是在朝鲜课题上,很少用在其他国家。所以若有深意,恐怕早被看破手脚;除非高招尚在后头,不然以现在看来,除非搞得玉石俱焚,不然“画饼充饥”之后,难免被嘲笑为“黔驴技穷”。

  其实,日本现行的航空防卫识别区是不合理的,这点连民主党政府时期鹰派的前国防部长森本敏,在日本电视台上都婉转承认。他也提到日本的航空防卫识别区也可以调整,但不是在目前的气氛下,更不会由中国片面决定,而是须要双方协议决定。合理合法的诉求,需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若是一意孤行,恐怕只会有损原本合理合法诉求的正当性。若要硬搞,那就得有本事搞定,而不是“画饼充饥”,徒为笑柄。这个严峻的抉择,考验领导人的智慧与德行,领导人的伟大不伟大,取决于决策的结果。

  笔者不敏,在早报数年来撰文论钓鱼岛纠纷,呼吁需要有长远的大历史视野,对东亚与世界政治局势要有正确无误的掌握。此事事到如今,欲速则不达,只能徐徐商量,更紧要的是要拟定中国宏远的东亚与全球大战略,将钓鱼岛问题放在此大战略中解决,而非对此问题无限上纲。难道真要将中国的崛起,赌在几颗石头上?中国追求的,自然是很多中国人的夙愿,要让大家了这个夙愿,还是得等到实至名归的未来,若届时没有自然而然的名归,再来正名一番,何尝不可,何不忍而亟亟于今朝此夕也乎。还是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安倍做到了,那中国呢?


慎防無功收場(世界新聞網)

  中國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後,連日引起日、美、韓、澳等國不滿。美國在48小時後派遣兩架B-52戰略轟炸機在未通報中國下,飛越識別區後返航,美日艦隊27日並在識別區軍事演習,南韓戰機也進入識別區,挑戰中國。但中方除了言詞,迄無反制動作。事件讓人聯想1962年蘇聯在古巴部署核飛彈,最後卻被美國硬逼收場的失敗屈辱。識別區是否屬中國新成立的國安會運作下的產物,尚難證實,但中國宜步步為營,避免重蹈蘇聯領導人赫魯雪(曉)夫覆轍。

  從 23日北京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迄今,西方國家和媒體幾乎一面倒批評中國,指責「挑釁」、破壞現狀、有霸權心態,與「和平崛起」基調不合。這些批評或許帶著西方傳統反中共或反中國信念,未全然公允,但北京做法亦有值商榷之處。譬如事件源於中日對釣島主權爭執,是日本先宣布將釣島「國有化」,企圖轉變行政管轄權為主權,破壞現狀的禍首是日本,不應是中國。套句大陸用語,北京是被「倒逼」,建立防空識別區納入釣島,想尋求主權相互抗詰,為將來談判奠定法制化基礎;也倒逼美國,測試其意向是否中立。但北京的片面手法,對外說服力不足,仍予外人「霸權」的議論。

  再說,美、日早在1969年即設防空識別區,全球20國有各自的防空識別區,日本防空識別區且擴大至距中國海岸不遠處,如今中國國力崛起,學樣畫定防空識別區,就被指「破壞現狀」,中國當然不接受。但從決策思慮和後果看,北京出人意料的宣布,或許時機倉促,過程粗糙,以致宣布四天來,國際輿論負面反應居多,可能讓中國得不償失。

  首先,中國有無執行全面識別和反制能力,對所有「違反規定」進入識別區的外國飛機,解放軍戰機都能全面升空警戒、辨識、攔截甚至驅離嗎?這個貫徹規定的「執法」能力,恐有未殆。如外國全面杯葛,解放軍將疲於奔命,如難以貫徹,最後將不了了之嗎?美軍B-52戰略轟炸機飛入識別區一小時,聲稱是早定的計畫,其實是存心測試中國反應,這也是美國霸權的抗拒心態,卻未見中國戰機飛來查探、攔截和跟蹤,中方事後只能說「全程監視,識別類型」。對B-52是否飛越釣島上空,中美各說各話,正面看是中方隱忍克制;反面看則是該海域屬公海,除非有意挑釁,否則監視即妨礙自由飛行權,何況美日聯手軍事實力凌駕中國,北京眼前很難挑戰,更不敢挑起無謂戰火,則宣布識別區反讓自己陷入進退為難的尷尬處境,國際間面子上未必好看。

  其次,中方要求進入識別區飛機,須通報飛行計畫、身分識別、無線電頻率和標識,但港澳軍事專家認為,或許決策倉促,且缺乏國際法知識。依國際慣例,民航機飛經識別區一般不需通報,除非準備進入領空,中方將民航機納入通報範圍,顯未與大陸民航部門協商,而是草率決策,有可能是軍方鷹派輕敵冒進,以致招來國際群起反對,中國反而陷入被動不利處境。

  最後,北京似未經完整充分評估即宣布識別區範圍,被指是「含蓄的威脅」。如今後各國杯葛規定,識別區即難真正執行,宣布變空文徒具形式,對「大國威信」恐屬莫大傷害。西方媒體已在北京外交部記者會詢問誰是「紙老虎」,中共對內、對外處境都將很尷尬。甚麼因素造成如此唐突決策,只有待日後揭曉。

  當然,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不是禁飛區,更不是軍事衝突交戰區,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或許北京想建立與日本對等的法制基礎,為將來釣島主權談判鋪墊,是針對日本而非美國,只是也藉識別區試探美國底線和真正意向。但美國回應十分冷酷,B-52和美日聯合軍演有如回敬兩記冷耳光。耐人尋味的是美軍B-52轟炸機飛進識別區,北京迄今未提抗議,態度克制或有其他考量。畢竟美國仍是遏制日本冒進的最有力推手,北京須借重,不能與美國過度對立。中國亟欲成為世界領袖大國,當然有權維護自身利益,但宣布識別區舉措太突兀,忽略現實上可能遭遇的挑戰和執行難度,都成傷害中國形象的因素。

  事實上,美國已藉立即而強硬軍事行動,宣示維護東亞穩定的決心,也再次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釣島海域。從外交角度看,東海防空識別區目的尚未達成,反而堅定美國「偏袒」日本決心,美國證明自己是東亞和平維護者和仲裁者,中國無法「去美國化」取代之。反而北京須努力尋求說服美方,承認釣島主權的「爭議現狀」,再藉外交談判解決,才是治本之道。

  1962年赫魯雪夫想挑戰美國,在古巴部署核飛彈,但在甘迺迪總統強硬反制下,最終逼使赫魯雪夫撤走飛彈。防空識別區屬防守性舉措,目的在爭取中國權益,自難和部署飛彈威脅美國的用意和攻擊性相類比,但兩者手法和過程卻有部分雷同。中國宜記取前車之鑑,避免重蹈赫魯雪夫無功而返、顏面全失的覆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2]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胡力汉说:留言于2013-12-04 06:12:44(第1条)
中国外交困局的根源
过去一年,中国终于在保钓问题上强硬起来,这给了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原则的保钓人士一点安慰,但观乎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时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崛起,在世界很多人眼中,并不意味将会带来和平,而是更多猜疑。不少中国人的世界观,其实仍然停留在上两个世纪西方殖民帝国主义时代,幻想西方列强,甚至是周边诸国,如何千方百计遏制我们,又或是掠夺中国的资源,中国人依然受尽屈辱与歧视。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侵略作为发展手段的帝国主义模式早已被国际社会离弃,取而代之,在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较劲,取决于经济、政治与文明程度上的优劣。如果中国仍然以旧世界的一套思维模式灌输给人民,那国民对西方的敌对意识只会变得更为盲目,最终阻碍自身的进步。
新世界秩序的建立,建基于两次世界大战所汲取的教训,像德国与日本法西斯的出现,源于缺乏制衡的政治制度、盲目的民族主义,以及对资源的无限渴求。在一些西方政治学者眼中,中国正在世人面前呈现出这3种现象,酝酿21世纪的新帝国主义。这三大猜疑,成为国际社会「围堵中国」最有力的理据。像美、日、欧等民主体制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最终都服膺于民众的情绪。防范中国式法西斯的崛起,破坏西方主流文化主导的格局,就是普世价值社会里的主流意见。 如果我们要有节有理地争取国际的支持,名正言顺夺回我们在钓鱼岛和南沙的合法权益,并且说服世人我们对和平崛起的决心,我们就应先处理好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猜疑。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