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設東海防空區後,再出動遼寧艦赴南海,搶占國際話語權。中國真正幕後動機,各方都不同解讀。比利時媒體分析,在中國大陸畫設防空識別區的決定中,可看出意圖以戰略上的堅定來平衡經濟上的開放;有法國學者認為,這也給內部傳達一個政權正當性的訊息。
台灣學者則認為,東海防空識別區恐怕只是測試,南海才是麻煩事。
比利時法語大報「晚訊報」(Le Soir)29日在世界版用三分之二版篇幅,以「東海天空烏雲密布」為標題,報導東亞將近一周來的紛爭。報導引述法國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亞洲部主任倪雅玲(Valerie Niquet)的分析表示,中國製造危機,迫使鄰國承認領土爭議確實存在;這是一種不易拿捏的策略,一邊騷擾對手,逼上談判桌,一邊要避免越界,造成衝突。
根據報導, 中共第18屆三中全會落幕不久,會中決定多項重要經濟改革,在畫設防空識別區這種挑釁的決定中,可看出中國意圖以戰略上堅定來平衡經濟上開放,中國自前領導人鄧小平以來就經常採行類似策略。倪雅玲認為,這也給內部傳達了一個政治訊息,用來標示政權正當性。
晚訊報訪問大學教授許鐵兵,他說,北京希望藉此把日本推上談判桌,後續可能的做法有很多,包括建立一個鄧小平曾提出的共同開發制度等。
報導表示,中國希望當上亞洲領導者,面對抗拒以中國為區域中心的日本、菲律賓、越南,似乎每一方都在等某一方先讓步。
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翁明賢告訴中央社,如今觀察起來,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恐怕只是測試而已,南海才是麻煩事。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南海研究社群召集人宋燕輝也對中央社表示,出動遼寧艦,其實劍指美國,中國其實想告訴美國的是「你的軍機可以飛越識別區,我在南海也有航行自由」。他說:「中國以外交戰略的『再平衡』,來因應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這也是中美兩國之間的比畫、較勁。
他說,北京此舉是維權,藉由出動遼寧艦,向國際社會宣示邁向海上強國的企圖,展現有能力、有決心捍衛中國所謂的「南海領海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