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机构办理周期长达数月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小陆曾在英国留学,去年毕业回国。在求职时她才发现,很多国内用人单位在鉴别国外高等教育文凭时,都要依据“国外学历认证”证书,甚至把它当作录取签约的必备条件,而国内唯一能认证国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就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小陆早早地把材料交到这里,但是很久都没有消息。
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的说明,“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过程需要20个工作日。”但小陆从7月提交材料,一直到10月22日收到认证,用了三个多月。而等待的这段时间,小陆因为没有“学历认证”,无法在档案中添加学历信息,差点因此失去了入职的机会。
在网络上,像小陆这样等待认证的留学生还有不少。有的说“学历认证慢到静止”,有的从“4月初办理,到6月份还在认证中”。“慢”这个字儿成了大家的共鸣词。
那么这份事关求职、落户这些大事的学历认证,到底“慢”在哪了呢?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书面答复中,认证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海外的颁发证书机构答复核查信函不及时;二、外地申请者的银行汇款到账不及时;三、认证辅助材料不全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认证完成期限相应延长。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2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了9万多份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比2011年增加了25%,而不断增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历认证的速度。
中介趁机大肆敛财价格翻倍
在求职、就业的好机会面前,很多留学生可真是等不起那么长时间的“学历认证”。所以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留学生学历认证”的中介机构。它们声称可以加急办理认证,保证30个工作日就能到手,这是真的吗?
在网络上搜索“国外学历认证”,就能出现大量的中介机构网站。有的声称,留学生自己去办“国外学历认证”得两三个月,自己却能办理“加急业务”。一家名叫“广宇志合”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它们只要30天就能加急办好。
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官网,“常见问题解答”这个栏目专门解释了“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不能加急”,但这些中介机构又怎么敢签订合同,保证 30个工作日的特殊办理呢?中介人员的答复语出惊人:我们公司的管理层有以前从留服出来的,就认识里面的人。如果我们去提交的话,会跟那边打个招呼。
“打招呼”、“夹塞儿”,这就是中介口中的“加急办理”,而更让人吃惊的,还有高的离谱的价格。认证费、翻译费、还有加急的费用就1万,先签合同之后付一半,然后结果出来以后付一半。
而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正常收费标准,每件学历学位证书认证费为360元,如果需要翻译材料,自己可能再出300元左右,中介的价格比这整整高出了约14倍。更何况,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规定,“不接受任何代办机构代替申请者递交的认证申请”。
毕业前半年就要着手办
《南方都市报》报道称,2012年12月,来自浙江的Monkey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生毕业,她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找到工作,可是签约需要有报到证,而留学人员办理报到证必须先学历认证,认证学历必须有《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这一系列的证件须挂钩。于是今年年初,Monkey赶紧向印第安纳大学申请学位证,有了学位证和成绩单以后,再把资料寄到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申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然后,再凭《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加上一系列其他的资料,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申请海外学历认证。
这一系列的证件办下来,加上来来往往的邮寄,花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直到今年10月份,Monkey才和单位正式签约,此前的几个月都是实习生待遇。“只拿实习生的工资也就算了,不是正式员工连医保、奖金都没有,当初就应该早点开始做学历认证这件事。”
对于回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就业的留学生来说,必须办理海外学历学位认证,否则以后寸步难行,工资、社保、职称都受影响。要顺利办好学历认证,应当在海外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即毕业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各种所需材料,这样才不会耽误时间。
留学生需正确认识认证
办理学历认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还是源于学生对于留学整体过程的不熟悉,或者完全相信中介机构导致,目前国内一些中介机构对于那些不熟悉留学的家长和学生不负责任,将其送至国外偏远地区或者无法认证的大学,对此,业内专家都建议学生在留学前应当多做功课,在教育部监管网站上寻找拥有合法资质的留学服务机构。
据《环球时报》报道,专家建议学生:“虽然很多学生无法达到完全DIY留学的状态,但是至少需要对留学国家、学校、专业有系统的了解,在咨询前最好能够先有一个自己的规划,这样才不会被一些不良机构忽悠。”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认证的责任出在自己身上。专家说,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不刻苦,在毕业前根本无法取得学历证书,于是就想到了找人代替写论文、花钱办理假文凭回国,这样的学生在办理认证时容易出现问题。建议学生在国外的学习,要多融入国外的生活,与当地人交流,多参加当地的社区活动,在学习方面多下功夫,多自我监管,这样做不仅是日后顺利获得学历认证的基础,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专家:加强认证信息公开服务意识
一张“国外学历认证”,一方面让一些回国的留学生在纠结中漫长等待,生怕因此错过就业的良机;而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中介机构利用这份焦急的心理,借此大肆牟利。对此,专家建议,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国外学历认证”更有效率,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个困局。
目前,“国外、境外学历认证”已经成为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招录留学生时的“硬指标”。而按目前规定,国内认证“国外、境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只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于唯此一家的认证,如何提高它的服务水平和认证效率成为关键。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让留学人员清楚知道认证所处的环节和问题,同时也让它成为面向社会的监督方式。
去年,超过27万的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其中参加“国外、境外学历认证”的有9万人以上,占回国人员总量的1/3,今年还有可能继续增长。留学专家认为,应对大规模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学历认证”的压力,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化的“学历认证”方式,提高效率。
“海归”也遭遇就业难 近八成人薪资比预想的低(李琼)
日前,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值。按估算,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不过,随着回国人数的增多,在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海归”的就业难问题也逐渐严重。
报告显示,近5年回国人数接近80万,接近前30年的3倍。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数据显示,2003~2011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速10.7%,高于同期世界3.9%的增速。专家强调,中国庞大的市场给了“海归”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催生了人才的新一轮回流潮。
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原因也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留学生因为可以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
蓝皮书指出,目前,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海归”回国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8.7%的“海归”在广东就业;分别有6.4%、5.3%、5.2%的“海归”在江苏、浙江和山东就业,这六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外资企业是“海归”回国就业的首选,超过1/4的“海归”选择进外企就业。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此类行业工作。
在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海归”的就业难问题也逐渐严重。蓝皮书指出,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随着出国留学生的多层次化,不少“低质量”的“海归”虽然获得了国外学校的文凭,但究其综合素质来说,就业竞争力依然与国内的“土鳖”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