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家长发现孩子接受两年研究生教育后仍很难理解美国文化,更不用说融入美国社会。于是,中国小初高文化基础课程搭配美国大学开放式教育成为中国家长心目中的最佳选择。
日前,伊里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大三学生陈哲受邀作客北京美国中心与中国学生家长一起分享她备战美国大学的高中学习生活。陈哲14岁时赴美,在芝加哥郊区的公立高中读书,经历了两种不同教育体制的转换。她的感悟是,在中国学习阶段不被重视的交际能力在美国高中反而被看重。在美国大学看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谈及外国的各种party是否会让孩子迷失这一中国家长最为忧虑的问题时,陈表示,在一个学风优良的大学,很多party的举办都是出于学术类探讨目的,因此是值得学生参加的。
个人陈述(PS)是文书申请大学的重要一环,陈介绍称,中国学生在写自己的课外经历时往往有些过“大”,极端的例子甚至有去柬埔寨做义工等,自以为美国学校喜欢这个套路。事实上,陈指出,“外国招生官对中国学生课业压力大是有所了解的,忙碌的课业之余去做一些大项目着实有些不可信,且中国学生在陈述过于夸大的志愿者活动时往往又缺少真情实感,反而打动不了招生官。”
陈举例说,她一个中国好友在陈述中讲了自己多年坚持游泳爱好的故事并最终成功赢得了招生官的青睐,从身边简单的小事抓一两个,体现出自己的坚持与真诚就已经足够了。
北京美国中心工作人员强调,准备留美的学生至少要提前半年选择学校,将不同学校的学费,专业和地区列成表格。她不赞同学生到百度上查找美国学校的信息或排名,她认为真正获取准确信息的渠道就是学校的官网,其余只能作为辅助。如果有什么疑问,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通过邮箱直接和招生处联系。同时,她建议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减少赴美后的不适。
此外,她表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应是一个长线工程,而非临时抱佛脚的随意决定。学生应该从高中开始就有意培养自己英语的各项能力,加强阅读量,了解美国文化生活。不过她指出,留学美国英语固然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但学生为了准备SAT考试,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课学习并不可取,“中国教育给中国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亦是中国留学生的最大优势。”
国际学生美国化? 大学支持更顺利(马洒洒 编译)
根据雪城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在该校占总人数的10%。作为一个力争生源多样化的大学,这样的数据是该庆贺一下,不过人们往往忘记这些数据的背后,作为国际学生要适应美国校园生活的辛苦。
现在大学都在推崇生源国际化,美国大学在加大国际招生力度的同时,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帮助新入学的国际学生留学过渡期。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国际学生很难适应美国校园生活。对于一些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国家,语言的沟通障碍就显得尤为明显。一些留学生在本国虽然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但是他们因为母语不是英语,交流上还是有些障碍。而且,很多美国人交谈时使用的俚语,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第二个障碍就是文化不同。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穿衣风格,再到交流谈吐,甚至社交方式都很不一样。文化同化是融入另一个文化必经过程。不过,又有多少国际学生真的做好了文化同化的准备呢?
如果国际学生不能顺利度过这段留学过渡期,他们就会更愿意和和说相同语言的同学待在一起,更加抵触与美国人接触。一些国际学生更多时候是待在家里学习,或者睡觉,或者干脆在家里玩游戏。有些学生甚至最终辍学,回到自己的国家。
为了使得国际化的大学校园更加名副其实,有两个建议美国大学也许考虑采纳一下:
1、提供国际新生入学课程。这一方面,国际学生最多的南加州大学做的很好,南加大提供给国际学生很多生活常识的课程,例如如何点餐,还会教授国际学生各种食物的英文读法。
2、建立学生导师项目。这些导师不仅仅提供国际学生学业方面的辅导,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一些资讯服务。而且,这些导师最好是有国际交流的背景,这样才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国际学生着想,也能提供合适的建议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