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球經濟領導者來說,20世紀是美國人的,正如19世紀是英國人的、16世紀是西班牙人的。不少中國人和歐洲人認為,這個世紀是他們的。真是如此嗎?話說回來,他們真想當全球經濟的領導者嗎?
要領導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規模。經濟規模愈大,系統重要性就愈高,政治人物在國際決策的分量也愈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GDP約16.7兆美元。歐元區以12.6兆美元居次,中國9兆美元排名第三。這三大經濟體都規模夠大,足以當全球經濟的老大哥。
但經濟前景如何,對領導能力的前途也很重要。沒有人認為歐元區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可比美國成長更快,倒是中國的產值預料2020年將超過美國,但數十年來僵化的人口控制政策,會破壞長期成長,如此看來,美國經濟仍是三強中最有活力的。
當全球經濟領導者另一個重要條件在商業、貨幣和金融方面的系統重要性。中國是貿易大國,但貨幣和金融能力並未發展成熟,相較之下,歐元區在這三個領域都符合系統重要性的條件。
關於領導力,還有一個不那麼具體的一面:要成為真正的全球領導者,意味要有能力塑造並串連市場賴以運行的全球經濟結構。美國承擔這一角色已近70年。
美國當今在全球貿易、金融、貨幣治理方面的領導力,在於這三者互相關連的優勢。美國提供關鍵的國際貨幣,扮演全球需求的關鍵角色,也決定金融監管的趨勢,還擁有事實上肩負全球最後放款者的中央銀行。
美國供應全球核心貨幣,帶來了可觀的好處。美國可以用本幣借款並支付進口,因而不會受硬性的收支平衡束縛,得以從1980年代初開始持續維持龐大經常帳逆差。
事實上,德國、日本和中國等出口導向經濟這麼成功,大半也要歸功於美國吸收大部分全球出口的能力。各國也需要繼續花錢請美國扮演這個角色。
雖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仍是全球金融無可爭議的共主。的確,美國金融市場擁有無比的深度、流動性和安全性,也因此成為全球資金匯流所在,遇到金融危機時尤是如此。這股「拉力」正是美國金融主宰地位的核心,也是美元全球地位的根基,欲尋找安全、流動的資產,就會投向美國公債。
歐元區缺少類似美國公債的單一債務工具,金融危機導致歐元區成員國公債殖利率的分歧。中國則因貨幣無法自由兌換,金融監督架構乏力,也反映法治難以落實的問題,這都破壞經濟領導力的前景。
歐洲人和中國人應該問問自己,若要居於全球金融體系龐雜的中心位置時,是否願意承擔其中的風險?掌控金融體系是很風光,但對於尚未準備好的經濟體來說,榮耀的聖杯可能會變成喝不下的苦杯。
(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和國際事務系教授、Domenico Lombardi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全球經濟計畫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