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2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已达24.6万人,而因旅游、求学来华的外国人数量更多。辞别故土,难免水土不服。看病,尤其是突发疾病成为继衣食住行后摆在来华外国人面前的一项生活必修课。
多家医院设立外宾门诊
据报道,就北京市而言,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北医口腔医院、急救中心等29家涉外医院都设立了外宾门诊。公费留学生基本在北医三院就医;大部分欧美客人喜欢去有百年历史的协和医院看病;东欧人则去友谊医院看病;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人选择去中日友好医院。
卫生与计生委新闻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我国对外国人在华诊疗给予“国民待遇”。北京医院等医疗机构为外国患者设立的外宾门诊,其诊疗流程与其他门诊等同;协和医院设有国际医疗部接待外国患者,同时,外国患者亦可到普通门诊接受诊疗。
成立国际紧急救援中心
当外宾突发疾病,又对周边医院情况不清楚时该怎么办?考虑到改善投资环境,满足来华和在华的境外人士、港澳台同胞紧急医疗的需求,1995年10月,经原卫生部批准(卫医发(1995)第54号),成立了卫生部(现改称卫生与计生委)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救援中心)。
救援中心自成立伊始,就承担起组织、协调涉外医疗紧急救援工作,并对国内已建救援机构和外国救援机构驻华代表处工作实施管理、联系、协调、支持,促进其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建立紧急救援信息网络,汇总和分析有关医疗救援的各项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救援中心在中国境内为130万人次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和59万人次的大陆同胞提供了医疗救援保障,直接享受网络医院医疗救援服务的达5615人次。
救援中心的救援流程
救援中心下设呼叫中心,对外提供全年365天,7×24小时的全天候救援服务。紧急救援呼叫电话:800-810-9995和010-88393900。
目前,成为救援中心的保险会员是获得救援中心服务的先决条件。当保险会员在中国大陆发生意外时,可直接拨打呼叫号码,呼叫员可根据保险会员的伤病情况,提供基本的现场医疗支持和心理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协助其向相关机构报案。根据保险会员的要求,与相关网络医院取得联系,协助安排就医,并向医院提供不高于保险赔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担保。如果保险会员提出转运(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转至其他医院)的要求,救援中心的救援医生会与保险会员的主治医生评估后,向保险会员提出是否转运以及如何转运的咨询建议。救治出院后,救援中心负责保险理赔的工作。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目前已拥有一个由918家医院组成的医疗救援网络,该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网络医院全部由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组成。
加入网络的医院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
1、能体现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
2、具有特需医疗部,医护人员的外语(英、日等)水平能够满足国际医疗救援服务需要;
3、具有信息化管理系统;
4、著名旅游区和外籍、台港澳人员居住密集地区50公里以内没有三级甲等医院,可推荐本区域内医疗技术力量最强的其他等级的医院。
如何成为救援中心的会员
救援中心与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社团法人中华海峡两岸健康旅游休闲协会等多家保险公司和单位开展了意外医疗紧急救援服务合作。同时与Aetna等国内外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了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即诊前咨询、预约挂号、费用担保或垫付、保险理赔)。
成为会员的具体方式,可登陆救援中心网站(www.ieachina.cn)或拨打电话进行查询(010-88393953;88393872)。
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案例
2010年12月,救援中心接到来自无锡的求助电话,美籍持卡会员S女士(鉴于患者隐私隐去姓名)希望能尽快协助其挂号就诊。S女士自述胃痛多日,并伴有其它不适。
确认身份后,救援中心呼叫员随即为其联系无锡市人民医院特需门诊,并与中心指定救援联系人进行了沟通。之后,以救援中心名义为患者签发了限额3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担保函,并预约好次日下午的特需专家门诊。随后,救援中心呼叫员通知病人就诊时间和地点。
由于S女士的病情复杂,涉及多个科室,其当日医疗费用已超出保险公司所规定的单日理赔的额度(1300元),为此,救援中心连线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鉴于S女士首次借助该项绿色通道服务就诊,本人对单日额度的规定有所忽略,又考虑到其病情的特殊需要,建议保险公司作为个案特殊处理。经沟通协商,保险公司最终表示同意在当日总费用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为其理赔。
之后的几天,在救援中心多次协助下,S女士连续享受了多次免押金的绿色通道诊疗服务。每次就诊预约都非常及时,她感到非常方便,妇科、眼科方面的疾病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开始好转。S女士多次表示,非常感谢救援中心高效快捷的医疗绿色通道服务。
海外就医:华人难言之痛(李佳璇)
当下,身患疾病的中国内地“土豪”们更多地选择海外就医,与之相反,许多海外华人反而千里迢迢回到中国问诊。电视剧里的那些出国治病疗养的经典桥段在现实中大打折扣,除语言不通、费用昂贵,就医程序繁杂外,还有许多我们未曾考虑过的障碍,令海外华人背井离乡又身体欠佳之际只能默默承受难以言说之痛。
免费医疗?没那么简单!
国内的人们通常对西方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心驰神往,认为这种全民受惠的政策是西方国家制度先进的体现。诚然,以英国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以及南非、印度、朝鲜等国都先后宣布“免费医疗”,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们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
与中国有所不同,在国外看病需要提前预约,而通常情况下,从预约看病到见到医生,都是一段相当漫长的等待。通常情况下,预约需要等待至少2个月左右,即便是急诊,也需要等至少几个小时。如果想要尽快就医,就不得不选择私人诊所,而事实上,私人诊所的医疗费用又相当昂贵。
除此之外,由于免费医疗政策给西方国家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免费医疗的费用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始谋划取消外国居民的免费医疗。去年9月西班牙政府取消非法移民的免费医疗政策,英国医疗服务体系为削减成本,也在考虑取消留学生免费医疗。一些意外受伤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华人侨胞们在失去政策保障后多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也有许多人最后无奈归国。
差别服务:难言的无奈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张女士在一次住院经历中体验到了无奈的味道。张女士因妇科疾病住院,却得到了与她同一天住院的一位当地女性完全不同的服务。
每隔几个小时就有医生照例为当地女士做检查并嘘寒问暖,然而患有相同病症的张女士却久久无人问津。尽管有医生过来检查也仅仅是面无表情语气生冷,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最后,为了节省成本医生还建议张女士提前出院,当张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时,得到的答复是:“外地人本不该占用过多的医疗资源。”类似遭遇,毫不遮掩的歧视使人寒心。
有报道称,华人老年亲属移民众多,“很贫困,将严重依赖于纳税人”,成为美国医疗和养老系统的负担。而许多当地白人也出于种族的优越感,在华人就医时流露出些许歧视,这些问题尽管不会影响到治病和就诊,但对华人自身亦是一种心理伤害。
多管齐下保健康
对许多国家而言,外国人到公立医院看病并不能享受免费医疗(如西班牙、韩国等),而公立医院医疗系统的效率低下和程序繁冗,又让很多人“讳疾忌医”。相比之下,许多私人医院的效率更高,服务也更令人满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私人医院是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海外华人医疗中心也在逐步建立,考虑到同胞的需要,病人在华人医疗中心的全程诊断都有外语流利的华人陪同翻译,没有语言的障碍,病人感到十分方便。
而像美国等没有免费医疗的国家,购买合适的医疗保险也很重要。出国后买的私人医疗保险(健康险)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保险,好的医疗服务都收费不菲,如果买了保险,就可以获得相应程度的赔付。不过,境外医疗保险品种繁多,规定细致,许多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购买前花时间做详细的功课。
海外就医看似优越,实则有许多华人无法预料的艰辛。我们只能防患于未然,充分了解当地医疗政策和现状,才能在需要就医之时得到合适的救助,又不至于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