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先驱——秋瑾、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陶成章(油画)
晚归(油画)
上海是近代中国油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名师辈出,流派纷呈。得益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徐纯中走上了油画创作之路。
时岁67的徐纯中,幼年从父学画,八九岁开始学习素描、水彩等,得到颜文樑、俞云阶等名师指点,并在上海市少年宫和青少年艺术学校得到了系统的油画训练。受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他爱好国学,尤其喜欢听父亲讲古代忠烈英雄故事,每天画画,梦想当历史题材画家。
1966年“文革”爆发,徐纯中的理想破灭。1968年,他被分配到上海崇明农场插队,但是仍坚持画速写,后被借调到《解放日报》社创作插图。《解放日报》报道金训华事迹时,他创作了主题画,后与从小一起学习的少年宫同学陈逸飞作了修改,以“逸中”作为合作笔名发表在《红旗》杂志上,水粉画《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一时全国闻名。
后来,徐纯中赴京学习中国画,师从关山月、卢沉、周思聪、杨之光诸先生。不久,遭遇批“黑画”,他把被批的“黑画”送还给老画家,被斥为“与老朽混在一起”,因此被送回农场。农村生活虽艰苦,但他坚守理想,拼命画画,直到“文革”后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行将“不惑之年”,徐纯中才有机会留学日本、美国,如今的他已是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东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旅居美国近20年,徐纯中的中国心始终未变。他游历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摩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博物馆的世界名作,却平添失落:我们中国博物馆里为何没有足够的民族历史题材油画?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那么多,能用油画表现出来该多么有意义!于是,徐纯中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书之余,遂决心要完成创作中国历史题材油画的心愿。他重看《二十四史》,罗列出中国历史上感兴趣的事件,定下计划,排出次序,不为功利,不事张扬,按部就班地一年一年地在美国创作中国历史题材画,迄今创作了近百幅大尺幅的历史题材作品。
从三皇五帝、鸿门宴、霸王别姬、玄奘取经、李白醉酒、岳飞抗金、文天祥、郑和下西洋、徐光启和马可·波罗、利玛窦,到孙中山、淞沪会战、日本投降等等,徐纯中花费十多年时间创作的中国历史题材系列作品,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汇聚而成。他的历史题材创作多为数人甚至数十百人的群像,人物结构精准,构图疏密有致,形象栩栩如生。像《唐乐图》,有弹弦乐、吹奏乐、打击乐,包括箜篌、羯鼓、琵琶、笛等乐器,人物姿态各异,演奏动作不一,让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时而音调柔婉,像是儿女谈情;时而声调高昂,像是凤凰鸣啾。再如《马可·波罗见忽必烈》,元代人物的发饰、服饰,扁壶上绘制的舞马等,都经他仔细考证,画中50多位人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面“有韵”,人物“有神”。
徐纯中的油画创作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具体入微,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要问徐纯中有什么心愿,他说他想做一名探路者,走走历史题材油画这条路,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中国的历史,来画中国的历史。
徐纯中禀赋深厚,艺贯中西,其绘画题材虽传统,但技法在融合中有所创造,细微处经得起推敲,这可从他的作品中体味到。无论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徐纯中与他的前辈名师都接触过,最终殊途同归,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画法。对于徐纯中来说,他既不采取色彩分割,也不过分强调色彩效果,而是使用平稳、沉着的笔触,对景象作细腻的表现。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光影、空气和不同气候中色彩的变化,表现自然之美,因此他的油画极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人感悟生命伟力所在。像油画《海浪》《大峡谷》《灰色的海滩》等,均在细微、深入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将隽永的诗意和绚烂的色彩赋予平常的风景中,引人遐思。
因为有过当知青的生活经历,徐纯中早年还创作过《抗洪图》《信天游》等,这些描绘个人亲历的时代光影,留下往日的青春轨迹的作品,为当代的艺术研究提供了特定的图像文本。
肖像画是徐纯中旅居美国着力最多的另一大题材。他善于利用情节性的艺术处理准确表达人物内心,如作品《凝视》《小提琴手》《儿子》《我的朋友威廉》《黑衣少女》《戏剧演员》《苏格兰风笛》《斗牛士》等,除形态逼真外,更妙在瞬间的“神似”,仿佛画像被赋予了生命,自然、灵动,丰富的心理刻画让作者与画中人物、观者之间宛若能够进行心灵的对话。
事业的成功贵在坚持,徐纯中对之体会颇深。为此,他传承前辈名师的画品画风,沿着油画艺术之路不断朝自己的方向走下去。他说,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一定会忠于自己的幼年心愿,创作中国历史题材绘画直到生命的最后。这便是旅居国外但是不甘作浮萍的油画家徐纯中的生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