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2013/12/23 6:45:36 | 浏览:1513 | 评论:0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配图:gettyimages

  近日,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国人表示,将根据自己拥有东西的多少衡量个人成功。从全球来看,仅34%人同意这一观点。在美国和日本,近八成人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而在瑞典,高达93%的民众对这一看法嗤之以鼻。虽然有人质疑调查样本的选取有问题,调查结果有偏差,但是,这则消息还是引发了围观和热议。

有本武功秘籍就能成绝世高手?

  在中国每个书店里,“成功学”的书籍常放置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浏览者络绎不绝。今天称颂的是狼的野性,明天就换成了忍者的耐心。虽然这些书都在讲成功的方法,却很少有人谈论成功的内涵。

  法国一项新近的调查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在受调查的20个国家中,中国人对物质的热衷度最高,是全球平均水准的2倍。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成功,中国人感受到最大的赚钱压力;女性把房子视为婚姻的首要标准;男人把对金钱的追求放在家庭幸福之上。成功学的书上经常说,如果你没能得到一样东西,那只是因为你对它的欲望还不够深。但是中国人既然对金钱如此饥渴,又肯为其付出,为何身边却少能见到成功人士,为何中国的商界奇才往往是昙花一现?

  金钱至上的追求实际上也体现出中国人成功学的迷失。很显然,成功的内涵不单单是房子、车子、票子,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即便有了物质也无福享受;如果没有好的家庭,万贯家财也可能成为婚姻破裂、子女争产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灵,金钱不过是助纣为虐的工具。

  更进一步说,除了付出和渴望外,中国人也不清楚成功的路径。很多国人大概认为,平凡生活与成功人士之间的差距只是一本成功秘诀,就像普通学生与尖子生差的只是一堂课外辅导课,凡夫俗子与绝世高手差的只是一本武功秘籍一样。速成的成功观使不少人走上邪路,这些人的失败经历也打消了更多人争取成功的勇气。

  西方社会并不是厌恶物质,也不是反对成功,否则很难解释发达国家的内需是怎么拉动起来的。但是,在对成功的认识上,这些国家与中国还是有一些区别:其一,他们认为成功不容易,在99%的汗水和1%的天赋中,他们觉得后者更为可贵,和运气一样是上天赐予的恩惠,拥有这种天赋和运气的人有义务和责任获得成功,这是他们的使命。其二,他们认为相比成功,竭尽所能地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加重要,这种东西可能是个性化的艺术,可能是某个标新立异的产品,至于这些东西是否能转变为成功,那就只能看上天的造化了。(李峥)


“家庭妇女”芒罗不是亿万富翁

  据法国一个调查公司调查,说我们中国人最实际,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物质的尺度就是成功的标志。说白了,谁有钱,谁成功。

  其实,不用劳外国人的神,关起门来,我们自己心知肚明,即使没有百分之七十,不少中国人的成功观,就是金钱挂帅。钱多大成功,钱少小成功,没钱不成功。至于其他的,就别谈了。网上晒豪车,豪宅,甚至躺在钱堆里的靓女俊男们,尽管会遭致一些抨击,但收获的羡慕嫉妒恨却更多。多金的男女们,无论怎样恶心地炫富,都可以如愿地从别人的眼神里读到他们期待的东西。至今长盛不衰的成功学讲座和读物,铺天盖地,都是教人如何尽快挣钱,挣大钱。某些人对此不再感兴趣了,不是因为其价值取向,而是觉得他们教人成功的方法不靠谱,没法子尽快捞金。

  经过了一个视金钱为粪土的阶段之后,一些中国人突然之间脑子变成了一段空白,在这个空白里,没有宗教,没有迷信,没有哲学,似乎也没了价值。拜物教凌空侵入,让相当多的人成了它的信徒。就像马克思批评的一样,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来重塑了。对金钱的追求,压倒了所有的崇高,人,变得非常物质了。

  当然,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人的异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除了吃喝享受这种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的东西。人是文化的动物,不能像动物那样被赤裸裸的物质需求所控制,如果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人的异化,异化的人,就是赤裸裸的物质人,缺乏人味的人。

  简单地说,金钱的多寡,是人成功的标志,但只是一种尺度而已。如果人的成功,只有金钱多寡一个尺度,那么人类的社会就会变得非常单调,非常可怜,反过来,这样的成功,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个商界的亿万富翁,抹杀诺贝尔奖文学奖的获得者。加拿大乡村的一个作家,爱丽丝·芒罗,一个家庭妇女,在获奖之前,她的财产赶不上中国的一个中层白领,即使获奖,也不过是中国一个小老板的水准,但是,有谁能说她不成功呢?印度的特蕾莎修女,一辈子一文不名,一生都献给了帮助穷人的事业,又有谁能说她不成功呢? (张 鸣)


物质主义需要补充文化钙片

  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人为追逐物质利益,的确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就此而言,哪怕调查数据不那么准确,其中揭示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思考。

  对中国人热衷于追求物质上的成功,首先应抱以“同情之理解”。毕竟,上世纪中国经过一段物质严重匮乏时期,许多人对饥饿有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感受。这种对饥饿的恐惧及其影响,在后来既成为追求物质富裕的动力,也转化成对物质的过度依赖。“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钱不是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这些俗语就是这种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从传统角度而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这些历史和社会经验,大概不是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能深刻了解的。

  许多人也明白,金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些年来,极端的物质主义思维也开始得到反思。例如,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于各种民间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重视慈善事业。对前者而言,这并非一定要等到自己有了钱才值得去做,对于后者,更多考虑的是“有钱了该怎么办”的问题。社会风气的转变,不可能骤然发生,而只会是渐进地发展,慢慢地扎根。对此,应当抱有一定耐心和信心。

  但要看到,人文精神的生长有赖于宽厚的制度土壤。在一个正常社会,追求财富享受或追求精神愉悦,作为一种个人选择,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这也就是说,从制度安排上,对二者理应一视同仁。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一个单纯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往往难以在这个社会立足。近日,一位著名诗人因生活潦倒,在病难中不得不接受社会捐款,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人文困境。这表明,当前的制度环境与社会资源分配,仍然存在不利于人文发展的因素。

  今日中国不仅需要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而且迫切期待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这样的话,才能矫正过度崇尚物质主义的社会理念。

  有些人将物质等同于成功,这无可厚非,但人还需要人文的滋养,而不能被物质压垮了脊梁。物质主义受热捧,精神生活遭冷落,意味着这个社会需要补充文化的钙片。(魏英杰)


饥饿的2.0版导致了物质化

  我自爆一个料:出门办事,我通常先要落实好吃饭的地方心里才踏实。我自己知道,这个“病根”是小时候吃不饱饭落下的。我的一位同龄朋友还不如我,小时候家里穷,他经常没饭吃,一个和他家关系不好的邻居故意在面前吃得很香。他说,至今只要闭上眼,他依然还能清晰地闻到那个香味、听到那个咂巴咂巴的声音。

  实际上,邻居吃的也就是稀饭和咸菜。他说,因为这个缘故四十岁之前非常讨厌咸菜,奇怪的是四十岁之后,突然间吃咸菜感到很温馨了。

  有研究表明,一个社会对物质的总体态度和饥饿感有密切关系。最近法国一家调查机构的调查表明,中国是20个调查国家中最物质化的国家,高达 71%的中国人认同通过物质来衡量成功。这个结果我们当然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日常经验就能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相当物质化。正如,刚来中国的老外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一起吃饭,为什么聊到最后一定是聊房子?

  作为学者,我们经常有机会直接感受“饥饿”和“不饥饿”的差异,看到有国外学者拿到本国的大笔资助到中国研究诸如“上海窨井盖的变迁”、“中国地方戏服饰差异”的问题。我们开玩笑说,一看研究题目,就知道他们来自“吃饱饭没事干”的国家。

  众所周知,和我小时候相比,今天的中国人大多解决了温饱,何以依然饥饿呢?我把它称为饥饿的2.0版——从生理性饥饿变成了心理性饥饿。心理性饥饿的第一个特征是低估自己。我们做过多次调查,请受访者对自己的经济地位进行主观评价,将自己在“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进行划分。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属于中等以下,哪怕他们的实际收入是中上水平。心理性饥饿的第二个特征是缺乏安全感,心理学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安全感和物质化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安全感越低,物质化越高。

  贫富差异扩大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加剧中国人心理性饥饿的两大关键因素。尽管带有生理性饥饿的印记,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非常物质化的人,但是,前不久父母双亲同患重病,由于农村医保比例较低,大部分的医疗费得自己承担。记得有一天夜里,我在医院的病房里突然感悟了: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落到一个 “钱”字。和我同年代的朋友现在吃饭倒也不太聊房子了,开始聊另外一个话题:老了怎么办?(张结海)

創業路 轉彎轉型也轉運(李政亮)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4日在哥大講演,約600位學生及教授等聆聽。(許振輝/攝影)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做最好的自己」新書,昨天在合肥舉辦作者簽名會,受到許多讀者歡迎,不少年輕讀者還排隊等著簽名。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溫哥華新東方 (趙蕙蘭/攝影)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李開復(右一)的故事,對於熱中創業的年輕人有著無比的吸引力。

        
中国人“最物质”?“成功学”害死人!

IT創業潮階段出現高學歷企業家,圖為有中國矽谷之稱的中關村軟件園。

       
    
從西元2000年到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到畢業後至天津南開大學任教,筆者共經歷12年的中國之旅。初入北京大學,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2000年某個秋日的北京大學校園,當時聽到兩位年輕學生的對話,對話內容大致是「如何創業站穩中國市場」。

對這些年輕學生來說,中國就像個偌大的黑板,年輕人可以在黑板上填上各種想像。另一場景則是聆聽經濟學家吳敬璉的演講。吳敬璉的名氣響亮,爆滿的聽眾等著聽他解析「中國為何沒有百年企業?」

大學生與經濟學家關注的同樣是中國企業。這一年,在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是《大宅門》,講的正是北京老店同仁堂的故事。

★民企江湖年代 商給錢官給權

中 國現代的企業之路始自1990年代初期。1993年,中國通過《公司法》,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現代形式的企業經營,市場上不再是80年代單打獨鬥的個體戶 或是國有企業廠長。有趣的是,《公司法》頒布的時刻正是中國人美國夢的高潮,這一年,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風靡一時,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在此之前數 年,台灣昔日的「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正在中國大學校園上演,電影《中國合伙人》的原型「新東方」,也成了中國學生赴美的必經之地。

第 一代的企業家悄然在1990年代初期冒出,當時30歲上下的萬通六君子-潘石屹、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在1992年底寫下悲愴的「披荊斬 棘,共赴未來」的宣言,之所以悲愴,在於這幾位以知識分子自居的創業者,眼見周遭有志青年或從事文化啟蒙,或出國求學,只有他們走在一條寂寞的路上——在 制度尚未走入正軌的年代裡,他們準備以創建企業報國。

痛下決心的萬通集團成功了,而這六君子日後也各走上不同創業路途。從全面市場化之 後,中國社會對企業家一直有所期待,他們應該富有創業雄心、管理組織能力、擁有社會良知等。萬通六君子算不算企業家?馮侖在《野蠻生長》中說得直接了 當,1990年代是民營企業的江湖年代,企業家和官員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權錢交易。

★IT創業風潮 高學歷高科技

1990 年代中後期的IT創業風潮,人們所想像的企業家誕生-高學歷、高科技與現代的營運方式。網路三劍客在這個產業萌生的關鍵時期出現,王志東創建新浪網、丁磊 創辦網易、張朝陽則創辦搜狐,他們同樣是理工科出身,王志東與張朝陽是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張朝陽更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

這時,中國重點大學的留美熱漸漸降溫,雖然校園裡考托福、申請學校仍像是一個人生必經儀式,但是,出國或是在外資企業工作兩難之間,不少人開始選擇後者。

網 路的出現對中國社會是一大變革。1997年,第一個網路文學網站「榕樹下」問世,這個網站透過網站刊載網友的投稿作品,自此,文學屬於大眾,不再是傳統報 紙雜誌時代編輯選擇刊登與否。在此之後,文學網站接續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學網站中動輒有上萬部小說,其中,受到歡迎出版成書並拍成電視電影而且受 到轟動者不乏其例,《後宮甄嬛傳》便是先網路小說而後以紙本小說版問世,再成為轟動的電視劇。文學網站出現之後,網路小說的寫作也成為職業,網站、手機、 電子書等的搭配,中國大眾文化進入新時代。

★創業改變命運 能否改革中國

1990年代中期的馬雲,仍在摸索網路事業。 1999年,他創辦了阿里巴巴,這只是一個熱身,他真正的革命性創舉,就是迄今為人所熟知的淘寶網。創辦於2003年的淘寶網,透過第三方交易模式,改變 了人們的購物習慣。更重要的是,隨著淘寶網的出現,也帶動中國的網路經濟,許多年輕人創業成為網路賣家。2009年開始的「雙十一」(四個一,代表單身) 的「光棍節」更成為消費狂歡,今年光棍節一天便創下350億人民幣的商機。

私營企業主,這個身分始終尷尬,在計畫經計時期,這是一個無法像想像的名詞,然而,即便到了改革開放之後,政治上也始終沒有名確地位。2002年,中共修改黨章,企業家得以代表「先進生產力」加入共產黨。

企 業家的正當性解決之後,圍繞企業家的故事緊接而來。2006年,中央電視台的「贏在中國」節目開播。這個節目旨在徵求有志創業者暢談創業計畫相互競爭,並 由企業家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提問並決定誰為獲勝者,獲勝者節目製作方提供一定的計畫啟動經費。簡言之,這是另一種選秀節目,只是主題是創業構想。 開播之前,「贏在中國」製作的特別節目,訪談了多位創業成功人士,他們透過創業改變自身貧窮的境遇,「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便成為「贏在中國」的 宗旨,也成為年輕人的夢想。

中國年輕人對創業的激情有多大?2005年,時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至安徽大學演 講,當時約有8000學子聆聽他的創業故事。此外,淘寶網的成功,馬雲也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各種以他的創業人生、企業經營的書籍琳瑯滿目而且總是擺 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創業改變命運,但創業是否將改變中國?日前,中國網路電視台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中國經濟「公開課」。

在這堂公開課裡,他談到年輕人的創業問題-年輕人想創創業,但審批流程卻如萬里長城,中國的行政改革,是否從創業熱潮切入,值得觀察。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写简历就是填空游戏,总结了一个模板,超简单 2024-03-27 [19]
海归博士,回国照样也找不到工作? 2024-03-24 [53]
BBC预测300余种职业前景,发现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是…… 2024-03-21 [205]
US.News权威发布美国研究生高薪职业榜单!轻松年薪10万$ 2024-03-16 [188]
未来硕博士会贬值成啥样? 2024-03-02 [296]
计算机跌出前五!2024就业率前20名专业出炉,榜首出乎意料 2024-03-01 [583]
中国永远不会倒闭的四个行业 2024-02-04 [587]
本科生被划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档含金量最高,企业抢着要 2024-02-20 [574]
建议普通博士,安心去个三四流高校就可以了 2024-01-01 [1536]
2023年收入最高的10种编程语言 2023-11-26 [190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