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3年底到北京小店排队买包子吃,在网络上大大火了一把。不出三天,“偶遇”成了中国媒体热词。
12月30日,河南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像普通民众一样买票试坐新地铁,被电视台记者偶遇;新年第一天,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穿出勤制服上街巡逻,也遇到记者,照片随即被“秀”上微博。
“偶遇”新闻密集来袭,官媒满溢赞许之情,网民反应则冷热不一,有人将官员的“平民秀”当笑话看,还预言此风一开,接下来不知有多少看似巧合实则精心设计的“偶遇”将轮番登场。
对此,吴天君和傅政华可能会喊冤。有评论人事后撰文强调,吴天君与记者确实是偶遇,他最初还拒绝被拍摄。上网一搜,早在2011年,吴天君也曾和同事一起赤着脚在积水中捞树叶排涝,被路过的市民拍下照片,结果也有人讽刺他是“作秀”,真冤枉也。
至于傅政华,去年10月,他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中到一线巡逻,1月1日节假日他再次出勤,想来也不为博宣传。正常情况下,这种活动即使媒体报道,也不会有多少人注意。
因此,“偶遇”成了“作秀”代名词,还是要从习大大的包子讲起。相比之下,习近平吃包子倒没特别的事(庆丰包子铺早过了新店试吃阶段),再看习近平在店内活动的摄影角度、构图,以及微博消息首发的时间、官媒迅速跟进等细节,都证明这是一场有意识的公关行动,重点是表现最高领导人与平民亲切互动,不摆架子的一面,说是“包子秀”倒不为过。
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舆论对“领导秀”的复杂回应:有网民点评“赞赞赞”,有人大老远从外省赶火车到北京,就为一尝“主席套餐”,也有人不客气地批评这都是人为制造的“平民化”假象。
众口不一正好折射出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纷乱,以及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的紧张关系。一方面,领袖崇拜、隐藏在社会心理深处的帝王意识,期盼“明君”的意识还很浓烈;另一方面,也有民智开启的公民,对官媒歌功颂德的“领导秀”十分反感。
帝王意识固然过时,但是一味质疑“领导秀”的现代公民们,也可能陷入逻辑矛盾。领导人表演亲民,本来就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民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当选领导人的表演能力往往也越强。要争博民意、赢选票就需要表演,因为民意是统治合法性的来源。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领导人愿意“作秀”,值得鼓励。
习近平岁末到包子铺作秀,说明了一点:这一代中国领导人至少较之前任,更重视个人的群众支持度。前述说,一味质疑领导人“作秀”的公民陷入逻辑矛盾;同样的,由于没有公开的选举制度,领导人争取民意也面对尴尬,他做做表演、拉拢民意——在民主国家里再正常不过的动作,也招来批评。
目前可行的处理办法之一,是使亲民动作常态化,常常“亲民”,批评是“作秀”的声音自然会减少。此外就是推进权力的“去魅化”,即将包裹着权力的神秘外衣慢慢褪去,让领导人的言谈举止,家庭成员都透明化,让普通人也能理解,那“平民化”就不是假象。
领导人是否真亲民的另一个检验标准,是他容忍多大的批评空间,所谓“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后半句也可改为“则赞美无人信”),如果权力常年披着神秘外衣,不容许不同意见,偶尔才走入民间亮亮相,那自然是100%“作秀”。
自从去年11月的中共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动作频繁。有批评者指他集大权于一身,并感到忧虑。但客观而言,领导人有权威未必就是坏事,中国究竟是出现类似西方政体中的实权总统,还是“中共集体领导制”与代理人,对民众福祉来说,有意义的区别是权力运行是否透明、是否尊重法治,民间力量能否成长,公民能否发声,将来权力交接是否平稳与制度化?这几个项目,有的外界已开始看到变化,有的,大家还在观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