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已成“过劳死”第一大国
中国已成“过劳死”第一大国
来源:扬子 | 2014/1/15 14:49:15 | 浏览:2069 | 评论:2

中国已成“过劳死”第一大国

  英才过劳,似乎是普遍的共性。1月2日深夜,知名影视公司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猝然去世,年仅47岁,为近年来一长串英年早逝谱上又添加了一位。

  《仙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从这个意义上说,忘我拼命,僭越健康与身体的底线,虽其情可嘉,终究不可持续。敢于为梦想拼命,懂得惜时如金,向来是中国人传承千百年来的美好传统。只是,凡事过犹不及,拼命过头,拿健康博未来、用身体赌明天,不说是饮鸩止渴,起码也是得不偿失。道理人人懂,可惜一旦深陷其中,就如上弦的发条,再也停不下狂奔的脚步,而那些闲庭信步与天空海阔的诗意栖居,不合功利,遥不可及。

  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数字是抽象的,落实到每个具象的名字上,就是悲恸的人生。不妨来看看印证这些数字的主观感受:2013年11月,《求是》杂志社旗下的《小康》杂志对在世界各地的2013名中国人开展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

  “累”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为什么如此之累?年前,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国人表示,将根据自己拥有东西的多少衡量个人成功。这数据引来不少非议之声。

  不过,客观而言,清高的诘责反倒显得有些矫情:一来,中国人有句老话,“有恒产者有恒心”,为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拼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二来,“加班文化”等成为常态,健康理念尚未成为社会的“刚需”,价值选择上有些失衡,属于“成长中的烦恼”,犯不着大加鞭挞。只是,话说回来,时序更迭,社会发展,我们对健康的认知、对身体的重视,需要一个渐进的回归过程——以科学的健康理念止歇悲剧的铺陈,以全民的健康素养构筑乐活的图景。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不是机器,纵使机器,还有维修保养的需要,何况脆弱如斯的生命?事业也好,家庭也罢,不能拿透支健康的姿态来换取眼下的春天。还有多少“三郎”在拼命?也许今天的社会仍需要“拼命三郎”,但更需要有着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健美心理的“拼命三郎”。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中国消费与科技的冰火之歌 2025-06-03 [698]
魏建军的三重拷问: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不迷失? 2025-05-28 [795]
从一件产品,看中国制造的现状 2025-05-22 [1036]
四川大学撤下了自己的颜面 2025-05-22 [926]
快乐退休指南 2025-05-19 [1078]
C刊何以难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2025-05-12 [1762]
走进大学(34)--- 天津大学 2025-05-06 [1341]
文革结束时,我们的国家是这个样子...... 2025-05-06 [1400]
当前中国存在供给过剩行业清单(截止3月) 2025-04-02 [3400]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当冤大头 2025-04-02 [204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