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南京诞生,到现在,已历经20年了。最近几年,在一波波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各地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立、快速成长。
据统计,中国现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200多家,在园企业超过1.3万家,累计孵化企业超过3.2万家,有超过2.6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创业和工作。
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留创园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平台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孵化服务能力普遍提升,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同质化严重、发展模式刻板、不能适应新形势的突出问题,出现了“慢性综合征”。
症状一:同质化现象普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了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之后稳步发展。当时,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建立的留创园多为综合型园区。最近几年,一批又一批的留学人员回国,催生了我国各类留创园的建立及快速成长。
“现今,中国虽然已有两百多家园区,但不少园区走的却依然是老路子,综合型园区居多,专业特色园区较少,这对我国留创园快步发展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留学生创业》杂志执行主编李朋介绍道。
据了解,中国留创园的同质化问题,主要体现为园区的产业布局同质化和服务模式的同质化。其中,产业布局的同质化为问题的根本所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导致了服务模式的同质化。服务模式的同质化表现为我国许多园区多偏重为创业者提供基础性服务,甚至是只提供单纯的物业服务,忽视了其他的诸如市场服务、融资服务等,未能形成全面性、多元化的创业服务体系。
(刘桔)
专家建议:
应对中国留创园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各园区应该利用优势,打造专业特色园区。具体来讲,园区应该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聚集程度及周边资源优势,办出区位特色,形成产业特色,开创服务特色,以满足留学人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也是我国留创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症状二:品牌认知度低下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无论是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产品还是一个概念,想要实现规划的发展目标,往往离不开社会效应和公众认知度。我国留创园虽然历经了20来年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或是一个概念,社会认知度一直较低,品牌效应依然不足。
“就拿当下十分流行的移动平台、微博、微信等产品和概念来说,它们流行,一方面是基于自身产品的技术进步,迎合了市场需求;一方面也是得益于形成了高度的社会认知,才能够极大地引起公众的关注、决策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国留学生创业》杂志执行主编李朋说。
能否通过增加留创园数量,提升认知度?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留创园扎堆,挂牌现象严重,不仅留创园的管理难度会加大,也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千人计划”入选者周怀北则认为,留创园好比一块试验田,它将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划分开来单独培养。“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当海归回国时,可以直接适应我们的市场,在非试验田中也可以茁壮成长。所以留创园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海归创业从创业园这块试验田中走出去,最后适应社会大环境。”
(吴国肖)
专家建议:
品牌效应不足,就应加强园区品牌建设,从而提高认知度。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给企业树品牌、为地方创税收的同时,应多下工夫提升园区自身品牌形象,摆脱“为人作嫁”的尴尬现状。同时,还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园区间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宣传度和社会知名度,以推动整体发展,带动个体发展。
症状三:集成放大效应差
中国留创园的集成放大效应不足,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归因:从我国留创园整体来看,园区比较分散,并且多为各自发展,整个行业的联动性、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单从某个园区来看,由于入驻园区的企业远未饱和,已入驻企业势单力薄,力量比较分散,难以共建平台。
“正因为这些,导致中国留创园集成放大效应不足,通俗来讲,也就是难以实现‘1+1>2’的效应,”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秘书长郎靖补充说,“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留创园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甚至过分追求‘挂牌’,相关配套服务等却不能跟上,对创业企业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入驻园区的企业一少,自然难以实现集成放大效应。”
为了更好地整合留创园联盟成员之间的人才、项目、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联盟孵化”的概念应运而生。
有关专家表示,从“孵化联盟”走向了“联盟孵化”,这是质的提升。“联盟孵化”意味着以全国园区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产业聚集,其本质是资源共享。“‘联盟孵化’就是要集合各方资源,重视孵化服务,这个重点落在‘服务’二字,以此体现示范集成放大效应。”《中国留学生创业》杂志执行主编李朋说。
(刘桔)
专家建议:
任何一个地方,它的资源总量都是有限的。留创园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集中资源,加强全国留创园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人才、项目、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要广泛传播和推广先进留创园的经验、模式,促进全国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有机协作、产能互补,提高和优化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活动的孵化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海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症状四:定位模糊功能缺
留学人员创业园相较于一般的孵化器,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其服务针对于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但一直以来,很多园区对留学人员这一群体的特质的开发仍显不足。
“近些年来,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回国留学人员和留创企业大多拥有自主技术,易于成长,市场化进程较快,同时有着更便捷、更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空间,在这些方面,留学人员创业园应该说是具有先天优势,构建国际化平台也是大势所趋。”《中国留学生创业》杂志执行主编李朋说。
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目前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大部分还处于主要依靠物业收入的阶段,自营能力较差,许多园区还需要在发展定位、服务功能、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拓展,以期与时俱进。
(舒鹏)
专家建议:
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虽然也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目标群体、功能定位、运营模式却较为特殊。加上近些年来,留学人员回国潮涌现,人才结构的提升对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平台建设、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区建设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成为趋势。留创园不仅应提供设施、物业、商务等基础服务项目,还需要逐步开展投融资、创业辅导、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深层次、个性化服务。
治愈病症是关键 (吴国肖)
留创园建立起来了,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归入驻自然成为关键。京天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孙乐表示:“选址对创业成败至关重要,要综合考虑科技资源、资金资源、合作资源、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同时,还有政府资源。”
事实上,在选择留创园的问题上,孙乐没少思量。他回忆自己当年回国创业,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河南等地,最后还是选了北京。“因为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这里众多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条件;同时,北京每年能培养出来十多万生物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便能保证公司顺利招到高素质员工;此外,自己毕业于清华,同学和老师都在北京,人脉也是不可缺少的。”孙乐说。
与孙乐的多方权衡不同,也有海归创业家表示,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当时自己在园区选择上,主要考虑的是入驻成本。“刚入驻进来的时候,这个园区还属新建园区,配套等都不是很成熟,入驻成本自然也就低了,自己当时看重的主要就是这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创业家说。
“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产业聚集、配套完善”,在天津东丽区项目推介会上,东丽区这样陈述自己的优势。“其它留创园在项目推介会上免不了也会这样说吧。”推介会后,有人这样指出。
“同质化问题在我国留创园的确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留创园在发展过程中就应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聚集程度及周边资源优势,办出区位特色,形成产业特色。”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秘书长郎靖说。
业内人士指出,海归在选择入驻留创园时,关注内容其实不尽相同,各有所好。既然众口难调,没有统一标准,各留创园在发展过程中,就应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刻板效应,适应新形势,走出自己的特色。
路在何方(齐心)
20年,我国留创园在摸索中前进;前进中队伍日益壮大。众多留创园的建立,为留学人员实现创业目标提供了宝贵机遇,也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但这20年,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有的园区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有的园区没能避免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刻板效应,更有一些园区盲目揽才,对自身定位不清,缺少具体规划。这些最终导致我国留创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慢性综合征”。
也许,留创园“慢性综合征”的“症状”并不止本版报道所列现象。伴随着园区的成长,能否尽快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形成自身在市场中的“造血功能”,是我国留创园能否长远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就这一点,对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敢于放手、放宽制约、客观评价,使园区勇于创新尝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深入考虑如何能更好地使孵化的企业反哺园区,使培育的人才带动园区整体发展等问题。
相较于一般的孵化器,留创园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其服务针对于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而这一群体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国家及各地人才政策的实施,为留学归国人员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我国留创园在发展过程中,还需在提升孵化能力、创新园区品牌等方面多下工夫,要向实现特色化、国际化的更高层次目标迈进。只有这样,我国留创园才能成为实现科技进步、人才强国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