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D華裔教授光磊主持研討會。(記者李大明/攝影)
UCSD兩位「名嘴」出席研討會,左為曾任助理副國務卿的謝淑麗,右為IR/PS院長郭霈德。(記者李大明/攝影)
來自美國、中國與墨西哥的50多名專家學者,16日與17日出席一場關於三國產業的成長、貿易、投資與未來前景的研討會。20多位發言者或討論主持者中包括研究中國問題的「名嘴」謝淑麗(Susan Shirk)、羅敦(Barry Naughton),不久前剛卸任的墨西哥駐北京大使豪爾赫‧瓜哈爾多(Jorge Guajardo),以及上海復旦大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所」主任石磊等。學者們以各自的觀點,分別回答了「中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墨西哥?」的問題。
研討會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復旦大學與墨西哥蒙特雷技術大學(Tec de Monterrey)蒂華納分校共同舉辦,兩天的活動由美、墨兩校分別作東。16日會議由UCSD「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華裔教授光磊主持,該校「國際關係暨太平洋研究院」(IR/PS)院長郭霈德(Peter Cowhey)致詞歡迎各國各地的學者前來與會。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 IR/PS教授羅敦在發言中斷言,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奇蹟」已經成為過去,世人看到中國的發展出現長達十年的停滯,甚至倒退。但去年11月閉幕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經濟改革提出新戰略,其中多項政策令人鼓舞。如果這一切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相信中國改革的第二回合仍將締造佳績。
前墨國駐華大使瓜哈爾多表示,中國共產黨與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PRI)都有一黨獨大、連續執政半個多世紀的經歷。墨西哥的經濟改革一度成績亮麗,但在 1980年代遭遇挫折,歸於失敗。中國是否會重蹈墨國的覆轍,主要看執政黨能否有效遏制貪污腐化、撫平民怨、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他呼籲中共深入探究墨西哥一黨政治的表現與實質,從PRI的執政實踐中汲取教益。
復旦大學的石磊指出,中國經濟的確已從高速增長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執政當局必須面對這一轉型帶來的挑戰。最關鍵的是要準確測試並賦予某些行業在中國的成長空間,這些行業包括綜合服務、能源產業、環境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等。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能保持創新活力。
蒙特雷技術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茅利西奧‧塞萬提斯‧澤佩達(Mauricio Cervantes Zepeda)提出很有趣的觀點,主張觀察中墨兩國發展前景要從認識孔夫子與瓜達盧佩聖母(Virgin Guadalupe)的影響入手。他認為儒家哲學與天主教精神都已深深植根於中墨兩國民眾之中,人民的物質訴求、行為方式與信用觀念深受影響。他為探討相關問題,曾經對250名中國人與250名墨西哥人作過問卷調查,結果有許多重要的發現,不妨提供中墨兩國的執政者參考。
此外重要的發言者還有:IR/PS著名學者趙文詞(Richard Madsen)、墨國科利瑪大學(Universidad de Colima)教授弗蘭西斯科‧哈維爾‧哈羅(Francisco Javier Haro)、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楊志敏、西班牙國際金融研究學院(CUNEF)華裔學者張瑩瑩等。曾稱中國為「脆弱強權」(Fragile Superpower)的著名學者謝淑麗(柯林頓政府的助理副國務卿)這次未正式發言,僅擔任研討會兩個單元的主持人。
儘管學者們各抒己見,IR/PS院長郭霈德的講話富有總結性的意義。他指出,美中墨三國的經濟發展將改變世界的態勢與格局,未來的跨國合作將為未來創造新的價值。如果說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有如一場強烈颱風,美中墨三國正是處在「颱風眼」的有利地位。
中國駐蒂華納總領事館參與研討會籌備工作,副領事戴旭煌出席第二天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