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东京的楼市一夜间崩盘,从此日本开始了“失落的十年”,至今未能恢复元气。日本当年“买下美国”的宏图大志也灰飞烟灭了。
日本当年经济危机的内因很多,但美国1985年拉着西方大国逼迫日本签下“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无疑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强大外因。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20周年之际,中国也面临着几乎同样的外来压力。2009年全世界还感谢中国负责任的经济刺激策略,可2010年,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展开了对人民币的“围剿”。美国100多位议员致信奥巴马总统,要求他力压人民币升值,议员们甚至还在谋划着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此刻,人民币的汇率是否浮动、是否升值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成了政治议题,是美国国会转移矛盾的做法。问题核心已经不是人民币升值有何利弊,而是美国为了一己私利压迫人民币升值,与当年美国压迫日元升值几乎如出一辙。
这也是美国惯用的货币手段。在用“广场协议”打击了日本后,东南亚国家获得发展的机会,于是,美国1997年移师东南亚,打响了另一场“货币战争”——亚洲金融危机。
当年的日本,日元升值后,出口受到沉重打击。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低利率,大量的日元选择了看似安全的房地产,把房地产价格不断推向新高,直至泡沫破裂。
今日的中国,“地王”不断出现,北京大望京地区的楼面价都拍卖到了每平米2.7万元人民币。连任志强这样的地产大鳄都哀叹自己没钱,都不好意思举牌。这和日本当年的状况有些相似。
其间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本国货币升值,出口受打击;出口受打击,利润减少,工厂关门;工厂关门,资金为了寻求增值避险,转向房地产;房地产的畸形发展绑架经济,一旦下跌,便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
这个道理不复杂,经济学界的专家们自然更清楚,但有时候架不住美国的来势汹汹和软硬兼施。硬的手段是威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上诉到世贸组织;软的手段更具杀伤性,通过大造舆论,声称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汇率浮动是中国解决经济问题的法宝等等。
相比当年的日本,如今的中国占据有利地位,从而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选择当然是顶住压力,不升值,政治上中国是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一股力量,不像日本是美国的“小伙伴”,因此可以理直气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同时,也要向西方其他国家解释,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第二选择,就是在人民币不得不升值时,不要像日本那样一味地降低汇率,刺激经济,也要提早对房地产市场下手规范,不能等它到了危险的时候再出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日元升值带来灾难般的20年,让中国有足够的理由吸取教训,顶住美国压力;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国迎来克林顿时代快速发展的10年,也让它有足够的理由再制造一个中国版的“广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