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大凱洛格眼科中心使用劉文泰的「人工電子眼」發明,成功進行仿生眼移植手術。(密大凱洛格眼科中心提供)
洛杉磯加州大學華裔教授劉文泰,期待藉著仿生眼首例手術成功後的日漸普及化,讓更多後天失明者重獲光明。(劉文泰提供)
由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生物工程系華裔教授劉文泰發明的「人工電子眼」(prosthesis),是目前唯一通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人工仿生眼(Bionic eye),日前在密西根大學凱洛格眼科中心(Kellogg Eye Center),順利完成全美最先兩例的移植手術。
劉文泰獲知消息後十分興奮,他表示,非常希望「仿生眼」的手術普及化,讓更多後天失去視力的盲者,能因此重拾光明。
畢業於台灣交通大學,擁有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的劉文泰說,他是1988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任教時,因緣際會接下「仿生眼」的研究計畫,從此踏上「人工電子眼」的不歸路,經過20多年的努力,這項發明去年終於得到FDA許可上市。
他說,「漫漫長路走來辛苦,但是讓盲人朋友看到光、看到希望,很有成就感,一切辛苦也值得」。
密大眼科中心分別在1月16日及22日完成兩例仿生眼移植手術。這項手術主要針對視網膜受損病人,藉著劉文泰發明的視網膜人工電子眼系統裝置,把影像從一個小眼鏡上的照相機,以無線電傳輸到安裝在病人受損視網膜上的微電子晶片(micro electrode array),該感測晶片會經由神經傳遞訊號,產生視覺感應,進而做出反應。
劉文泰表示,仿生眼移植手術適用於後天失明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這類患者大部分的眼睛神經都是好的,但因其中感光器受損,所以影響視力,而仿生眼就在補足感光器的功能,讓患者在手術後,可以看到物品的位置輪廓,偵測到移動、改善方向感及行動技巧,並辨別大型字體或形狀。
劉文泰的這項發明,由加州「第二視覺醫療器材公司」(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進行商業化開發。剛在密大完成的手術,是採用該公司推出的「第二代阿格斯人工視網膜系統」(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 System)。
在密大這次仿生眼移植手術主刀的醫師佳雅三德拉(Thiran Jayasundera),對於兩位接受手術的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患者的重獲部分視力十分樂觀。其中第一位接受仿生眼手術的舒特(Linda Schulte)說,她是在40歲時得病,現在她65歲,非常期待能夠用新的眼睛,重享旅遊與生活樂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親眼看到她10個孫子。舒特說,這對她來說,真是「奇蹟」。
劉文泰表示,當年誤打誤撞投入仿生眼的研究,20年後看到人們可因此重獲光明,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他現在除了繼續投身仿生眼領域,進行更精密的改良研究外,並同時展開「讓脊椎斷損病患重新站起來」的研究計畫。他說,這項研究已經多次在動物進行實驗,成效良好,希望很快可以應用在人體上。
此外,劉文泰也正與台灣交通大學合作一項「利用電刺激,抑制癲癇病發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