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专程考察,骆驼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社会关注更大。半年中唐荣斌家客人一直没断,一年获捐4500多元,送来的米面足够两个人吃7个月。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顾润金统计,骆驼湾村这一年收到的钱和物折合15.9万元,发到每户约1300元。
二是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省里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高级别官员到当地挂职,村村都有工作组,这样的工作组,河北省和保定市向阜平派出了155个,由462名干部组成,进驻154个村,占阜平县所有行政村的三分之二,其他村也有县里派驻的工作队驻村。河北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牵头,为阜平编制了扶贫规划。唐山、廊坊等几个兄弟城市,也来伸手帮扶。不少国家部委也把阜平作为特别的帮扶对象。
三是扶贫专项资金更多。一年之内,常住人口只有170人左右的骆驼湾村,投入1600万元搞基础建设。阜平2013年接收各级专项资金12.61亿元,是当地财政收入的7倍,比上一年多了近一倍。
但是如此轰轰烈烈大费周章的扶贫,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政府制定的项目脱离了实际或者属于长期投资才能见效的项目,农户担心政策变动得不偿失,不敢轻易冒险,所以变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一边是政府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一边是农户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二是扶贫方式简单粗暴,没有考虑扶贫的投入与产出性价比。上级扶贫部门大都是“甩手掌柜”,只管拨款,而不管扶贫款项如何使用,扶贫效果如何,各贫困地区采取的也多是对农户直接发放钱物的方式,甚至层层截留,挪作他用,如此简单的“输血”于扶贫来说就是“无底洞”,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因为当后续支持缺失以后,一切仍将回到原状。
三是当地领导干部与农户都缺乏脱贫的自信和大兴产业的魄力,前者认为扶贫就是走钢丝,担心一个不当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后者受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意识限制,不愿也不敢“豁出去”,其所谓的发展产业更多的不过是为了套取扶贫资金罢了。
习近平在考察时曾对骆驼湾的村民们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黄金。这句话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各贫困地区在具备脱贫信心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使黄土变成黄金。简单的说,就是要如何彻底完成被动的“输血”到主动的“造血”这一改变,实现真正的脱贫?不妨采取“基建+产业+启智”的扶贫模式。其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是扶贫攻坚的第一步;产业扶贫是夯实扶贫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动力;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而通过启智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则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之道。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但愿各地贫困地区和扶贫部门能够进行思考,科学规划,切实改变目前长期“输血”却仍然“贫血”的状况。千万别再陷入国家领导人一关注就蜂拥而至,投入了不少,却仍然是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