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斯坦福大学韩裔学者李成贤:“丑陋的韩国人” 能给中国什么启示?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 2014/2/17 8:02:26 | 浏览:1640 | 评论:0

  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前后,韩国媒体曾经热炒一个用英语表达的话题——“Ugly Korean”(“丑陋的韩国人”),以至于一些小学生都学会用这种说法“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大人们有时也会因此夸奖孩子:“你这个小学生怎么知道‘Ugly Korean'这种地道的英语!”

  现在回头看,这种做法真是很天真,甚至幼稚得让人脸红。不过那时的情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韩国当时的发展阶段——走出去。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的口号之一就是:“首尔走向世界,世界走进首尔。”

  一百多年前,韩国当局面对西方列强要求“开门”时,决定“关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这个东亚半岛小国。一百多年后,韩国人才意识到只有“开门”与世界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竞争,才能在发展中壮大实力,真正保护自己的国家。

  1989年1月1日,韩国政府正式宣布全面施行“海外旅游自由化”。之前,韩国只有政府官员、政界人士、空姐、大学教授等拥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出国。普通人去海外手续繁杂,需要“一大包图章”,意思是必须拿到各种官方部门的许可证明才能出国。这也能说明为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空姐”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是最受追捧的媳妇儿。

  海外旅游催生了“Ugly Korean”的说法。“Ugly Korean”有很多表现:随地吐痰、便后不冲水、便后不洗手、在法国酒店里打开泡菜的气味儿惹得西方人向经理投诉,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大声喧哗。

  韩国大叔吃完饭后喜欢打嗝。朝鲜战争时韩国很穷,很多人经常挨饿,能够打嗝意味着能够吃饱,是值得炫耀的得意之举,但在外国人眼里这却是很粗鲁的做法。韩国基督徒很多,他们喜欢在公众场所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爱,亲朋好友出国时,他们经常在机场大声做祷告、唱圣歌,外国人则觉着这种行为很怪异。

  韩国人刚“走出去”时发生了各种各样“丑陋的韩国人”的故事,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这说明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和文化交流的增强,这些现象都会自然地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有着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不同,为人处事的方式也不一样,只是个时间问题。

  有这样经历的韩国人看到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类似“丑陋的韩国人”的举动,一点儿也不稀奇。因为我们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对此并不陌生,非常理解,并且相信这些现象只是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

  那么,在减少“丑陋的中国人”的方面,政府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政府很可能本能地想到要对老百姓作“宣传教育”。不过,我个人的想法却相反。我认为政府要站在后面,要帮助民间社会在“启蒙”老百姓上所做的自发努力,这样效果会更有可持续性。

  回到韩国的例子上,很多中国人认为韩国电影、电视剧在海外受欢迎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作为韩国人,我不同意。不过,我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我很难说服中国人,也许是由于国情不一样的原因。

  比如说,在上世纪90年代,韩国人都不看韩国电影,好莱坞大片在韩国非常受到欢迎,韩国电影人则要求政府强化电影院“国产电影义务播放日数”的法律,试图保护自己国家的电影产业。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开明的人,意识到拍摄好电影才是最好的吸引本国票房的方式。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探索新的思路和创意,比如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花功夫在感情的表达、镜头的处理等等。韩国人逐渐喜欢看本土电影了,韩国电影产业开始兴盛的时候,一些外国人也开始喜欢看韩国电影、韩剧了。这一过程并非“政府主导”。 政府只是在市场选择之后,开放了一个整体环境。

  与此相仿,中国“走出去”要更加顺利,韩国有一个经验可以去借鉴:政府不要站得太靠前进行指导,而是要借助民间组织、社会舆论领袖等提供引导。比如,用拍摄公益广告或在微博上发贴的形式,可能就更为有效。

  政府是掌握资源最丰富、最有权威的机构,因此会有冲动想通过一种“运动”的形式急于求成。在建设社会硬件设施方面,政府主导的“运动”形式很有效,而在有些涉及人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认知程度提高的问题上,还是要“攻心为上”,需要“软实力”的慢功逐步培养,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说到这儿,有人会说,但中国是否存在“民间社会”?问得好。那的确是值得转型期中国精英们思考的一个更重要的话题。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129]
张寿武:方程无解,求之不得 2024-04-20 [81]
关于陈算法的背景以及更新 2024-04-20 [69]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45]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30]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23]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22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91]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62]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7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