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馮達旋。(中評社 資料照)
台灣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習馬會”現階段看起來,愈來愈有機會,也令人期待。他認為,習近平畢業於北京清華,基於兩岸一家親,兩岸清華人可以做出一些貢獻。
生於印度新德里、新加坡長大,美國籍的馮達旋,針對近來“張王會”、“習連會”甚至“習馬會”等兩岸發展發展,提出他個人觀點與看法。
馮達旋表示,從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碰面,進行“張王會”,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習連會”,可以看到“習馬會”,從當初的不可能性,透過兩岸不斷的互訪,可能性慢慢增加。
他說,當然“習馬會”究竟要採用哪種形式進行?當中還有段努力的空間,不過以他來台灣這七年的時間,強烈感受台灣被全世界邊緣化,馬英九到國外見到的領導,大概只有教宗稱得上國際知名領袖,其他元首顯然不足輕重,反觀習近平想見誰就見誰。
馮達旋說,如果站在“兩岸開創新局”角度來看,他建議,或許可以先不管“對等”或“不對等”,只要努力促成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站在一起,全世界媒體就會注意台灣。
“現在哪件事,全世界媒體可以天天看台灣?”馮達旋說,但如果順利促成“習馬會”,肯定讓台灣在世界媒體高度曝光,只有好處,非常大的好處。
他說,習近平與連戰見面,提出“兩岸一家親”,這在兩岸清華人眼中看來,相當貼切。因為兩岸清華校友,全世界幾乎都在一起,美國加州校友會,一年主席是北京,一年是新竹,福建台商很多都是清華畢業校友,習近平就是北京清華校友。清華與習近平關係深得不得了,兩岸清華人可以做出更多貢獻。
至於外界擔心,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可能引發“不對等”爭議,馮達旋解釋,中國大陸十四億人口,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怎麼做也不可能“對等”,反倒是兩人站在一起,看起來就“對等”。
從“張王會”、“習連會”到接下來的“習馬會”,兩岸關係愈走愈近,美中台三角關係,美方立場耐人尋味。
擁有美國國籍的馮達旋說,或許美國站在國家利益來看,擔心兩岸走太近,走太快,但台灣也要站在自己利益,不要顧慮美國利益,只要台灣好,台灣大陸能夠和平共處,和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