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2013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1.43万人,增长了3.58%;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35万人,增加8.06万人,增长了29.53%。
出国留学人员中,国家公派1.63万人,单位公派1.33万人,自费留学38.43万人。回国人员中,国家公派1.19万人,单位公派1.01万人,自费留学33.15万人。
据教育部数据,从1978年到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至今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61.38万人,其中107.51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而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数据显示,有72.8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此外,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6499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总数增加了28169人,同比增长8.58%;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增加5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增加4554人,同比增长15.83%。来华留学生总数、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等三项均创新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政府奖学金对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北京、上海等地留学生总数继续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47890人,同比增长10.77%,保持了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长速度的持续增长态势。
2013年排名前10位的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其中,泰国超过日本列第3位,哈萨克斯坦超过巴基斯坦列第9位,英国超过新加坡居第15位,其他排序与2012年相同。非洲、欧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数增长显著。2013年非洲、欧洲和亚洲来华留学生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3.31%、13.02%和8.09%。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出国留学不断扩大的同时,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进一步凸显来华留学推动中外合作交流、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
“海洋环境”变啦 “海产品”须应时而变(李煜野)
“海鸥”要传送经验
如今,出国留学已算不上稀奇事儿,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趋发达,“海鸥”群体越来越多。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外,基本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项目,在业务上跨越东西方;其二,是在海外有稳定工作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致使这些年轻的“海鸥”不得不飞来飞去。
专家认为,在某些领域,像“海鸥”这样飞来飞去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如若彻底回国,可能会暂时缺乏该领域的创造平台。“海鸥”把在海外掌握的最新技术与经验不断传递回国,自己在国内的发挥空间就变大了。做不做“海鸥”,也要看来来回回是不是飞得有价值。
“海藻”要坚持不懈
“海藻”简单解释就是“海找”,指留学回国的人群,正积极努力地就业或创业。北京大汉九鼎研究院院长赖伟民说:“欧美经济不太景气,中国的经济也正处于逐季回落的局面,就业难肯定还会继续。”“最难就业季”的出现,让更多的“海藻”着实头疼。
“我去年6月份回国,正赶上大家都找工作,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在英国学习传媒的夏莹说。已回国半年的夏莹做了半年的“海藻”,这半年,她向多家网站、杂志社投递了简历,她说:“获得硕士学位后想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找份工作太难了,几十份简历只收到过6次回复,其它的都石沉大海。做‘海藻’的日子真难熬啊。”今年1月份,夏莹终于进入了天津一家广告公司的媒介策划部。
“海泡”要当机立断
近年,海归光环逐渐消失,本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变强。这样一来,“海泡”群体越来越多。他们虽然想回国发展,但对国内态势不是很了解,又对留在国外有很大的期望,左右为难,漂浮不定,一直“泡”着。
陈俊然毕业7个月,目前他在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找工作和打零工,他纠结地说:“是走是留,这个问题好难决定啊。这边打工可能比回国找一份天天坐班的工资还高。可另一个问题,我爸妈希望我回去。”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邵巍说:“在国外打拼的人,还是希望回到家乡,预计未来10年这批人的数量会有明显增加。”专家认为,“海泡”群体应广泛了解国内的就业环境和国外的行业趋势,尽早打破“海泡”的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雷叶婷绘
雷叶婷绘
海归撞“土豪” 狭路相逢联者胜(王兆娟 张钧风)
海归,这个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群体,满载着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富有创业激情与热情,归国后却在资金、人脉方面相对薄弱,又对本土的情况不够了解,施展空间有限,发展受阻。“土豪”是在国内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积累了资本、人脉,有实力的家族或个人,他们从事的多是传统的产业模式,在企业长远发展中存在很多短板。为了共谋发展,双方来了一个“美丽的约会”,海归与“土豪”牵手了。那么二者的遇见,会有哪些火花擦出呢?
火花一:瞄准着陆点
海归经过一段时间的出国深造,带回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但是对国内的创业政策、市场形势缺乏了解,同时资金积累不足,创业前景堪忧。此时,海归与“土豪”的相遇势必会减轻这些顾虑,为海归回国创业软着陆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地点的确定是海归创业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选准了安全又有前景的着陆点,为接下来创业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而海归回国创业更倾向于“土豪”及其所在企业集聚的地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小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说:“当时,是通过学长介绍认识的现在的投资商,归国后,我直接来到浙江进行创业,地点的准确选择让我接下来的创业工作上手很快。”
火花二:给足启动金
“土豪”及其所在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也在寻觅着如意的投资对象,他们青睐的对象由国内的大学生转向了海归。海归一般在高科技方面有优势,拥有专利技术和项目;“土豪”企业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并不差钱,但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渴求获得新技术来改善能源利用、加强环保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两者的相遇,让“土豪”寻找到了“如意郎君”。“只要海归有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大,咱就不差钱,给他足够的投资。”某证券投资公司董事长说。然而并不是“土豪”见海归就给钱,他们只青睐那些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所以要想拿出“土豪”兜里的钱,海归还要有硬实力。
火花三:改变旧模式
海归与“土豪”结合,可以优势互补,各取所需。海归与“土豪”面对面合作商谈,深入沟通,增强合作的效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必要的动力。这种积极有效的合作方式,会给企业盈利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由海归博士王硕创办的宏远高科技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第一年就达到了千万元。“有了资金的支持,我们的研发、市场拓展也就有了很大的便利,各方融资和投资给了我们足够的动力。”王硕说。
海归与“土豪”还会继续“相遇”,两者的通力合作,使海归创业更加适应市场,更有利于海归企业和本土企业共同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相遇”也不会那么简单,需要政府这个“红娘”的牵线。并不是每对海归与“土豪”的牵手都是幸福的,只有真正了解对方,全面分析市场,选准路子,才能共赢。同时也需各方民间组织的援手,两者才会有更多的相遇机会,才会有更多美妙的“火花”擦出。海归与“土豪”的牵手,是新时代创业的新模式,用智慧引航,以资本支撑,把握大方向,海归与“土豪”的路才会越走越远。
王鸿艳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