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的天兒慧分析,中國在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外交路線,其實只適用於中美關係。中國認為美國強於中國,而日本弱於中國,所以日本應該認清這一現實,停止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天兒慧稱,「尖閣列島(即中方所稱釣魚島,下同)國有化」事件給了中國一個機會,中國一方面藉此收緊國內政策,一方面妙用民族主義,用「日本攫取領土」與「復活軍國主義」去挑動民意,同時使爭議島嶼的軍方巡邏與漁民作業經常化。
天兒慧表示,他認為中國擁有尖閣列島的立場不能讓人信服,因為(一)中國歷來慣於用「中華文化所達地區」來取代疆域範圍;(二)中國明朝的文件載明海疆防衛線在百里之內,而尖閣列島離中國本土超過330公里;(三)中國混淆「精神家園」與「國家主權」的界限,將琉球民眾想念中國統治當作更改歸屬的依據;(四)中國直到1971年才首次對尖閣列島提出領土要求,而清朝駐長崎總領事早就為當地島民救護遇難中國漁民,向日方表示感謝,並且「人民日報」1953年刊出的地圖也未將該島畫入中國版圖。所以天兒慧據此判斷,日方對尖閣列島「擁有主權」。
UCSD日本問題專家埃利斯‧克勞斯(Ellis Krauss)教授用略帶戲謔的口吻問「安倍是何許人也?」,他表示,中方視之為「日本的希特勒」,支持者視之為「戰後第一位將日本變為正常國家的首相」,部分美國觀察家視之為「美國永不動搖的盟友」都是錯誤。安倍確有振興日本的雄心,但其執政常有非理性之舉,他將置日本於難以逆轉的危險境地。美國所能做的,只有在島嶼爭端鬧出人命之前繼續施壓,讓中日雙方保持理性,至於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未來十年將有極大危險。
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日前舉行的「中日關係以及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論壇,與會者不時短兵相接交鋒,中方由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擔任主將,巧妙回應日本與美國學者質疑,主動批駁對方似是而非的論據。
日本主講人、早稻田大學教授天兒慧在發言中指稱,日本各屆政府已就戰爭問題作過許多次道歉;美國學者埃利斯‧克勞斯(Ellis Krauss)立即附和,轉而質問在場的中國學者:「在你們看來,日本到底如何才能讓中國滿意?」楊伯江顯然有備而來,馬上給予胸有成竹的回答:第一,道歉就應該是真誠反省,不能將道歉當作權宜之計,今天道歉,明天又去參拜靖國神社,等於用實際行動否定了自己的道歉,這樣的道歉只是一句空話。第二,日本應該向德國學習,嚴格立法,今後不管官場還是民間,只要出現否定戰爭責任的言行,就要讓當事人受到法律懲處。
當楊伯江繼續批判安倍晉三攻擊中國的言論時,又有UCSD訪問學者、「日本電信電話」(NTT)的資訊管理諮詢中心高級顧問岡田秀一(Hideichi Okada)插話說:其實安倍很喜歡中國,上次出任首相時就將中國當作出訪第一站;這次日中島爭漸趨激烈時,又派執政夥伴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訪問北京,只不過習近平沒有興趣與安倍見面。
楊伯江聞言馬上接招,指出安倍其實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中國,他的言行都是政治利益驅動。上次執政時,因前任小泉純一郎六次參拜靖國神社,已弄得天怒人怨,連美國副國務卿也公開批評,安倍這才以率先訪問中國來平息各方不滿。這次釣魚島爭端,安倍對主權問題寸步不讓,堅持認為日本「擁有尖閣列島」,拒不承認存在爭議。在毫無共識情況下,習近平如何與安倍會談?難道光談談天氣與美食嗎?正是安倍自己,而不是別人,關上了對話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