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民進黨承認錯誤,向來難於上青天;現在,連自家民調都說民眾最不滿的是民進黨「逢中必反」,綠委卻還辯稱那是民眾的「刻板印象」,蘇貞昌則堅持政策要有「一致性」。如果不覺得有問題,就請民進黨繼續反下去吧!
「逢中必反」的要命之處,不在「中」,也不在「反」,而在那個「必」字。在經濟上,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牽動2300萬人的生計;在政治上,它是安全的威脅,卻也是必須交往的對手。對於這樣的夥伴兼對手,往來時當然是要攻守兼備,設法智取;民進黨若永遠只有「必反」一招,民眾當然覺得你黔驢技窮。
仔細分析,「逢中必反」是一種喪失主體性的作法。當民進黨一心只想著「反」,忙不迭地對每一項中國議題發動防堵,這已經陷於被動與內縮,失去了構思國家追求的主動性。何況,以民進黨的「必反」格局,現實上只能用在國內對付國民黨、牽制馬政府,對大陸卻完全鞭長莫及;如此一來,「逢中必反」徒造成台灣內部消耗,讓北京有漁利可收,這算什麼有主體觀的愛台戰略?
試想,區區一個服貿協議就可以讓台灣鬧上一年,弄到焦土抗爭、難分難解;北京只要看準民進黨這點神經缺陷,不時拋個題目讓台灣內鬥一番,中共還需要對台出兵嗎?所謂「二桃殺三士」,服貿協議目前上演的不正是類似的戲碼;民進黨的「必反」思維,正是中共遙控之劍。
事實上,民進黨的死硬何止「逢中必反」,它也「逢馬必反」、「逢藍必反」;甚至可以說,它其實是藉「反中」來「打馬」。「逢中必反」假裝在追求主體性,其實適得其反;這是個懶人戰術,更是個愚人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