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學生「占領立法院」行動持續進行,院外和各地的聲援也在擴大。在外界看來,值得擔心的倒不是此一行動會演成失控,而是有沒有辦法找到讓此事和平落幕的途徑。就這點而言,目前在場外作壁上觀的王金平院長和朝野立委,有必要重新進行協商,把國會議事權從學生手中討回來。
觀察這兩天學生的抗爭,多半能維持基本的秩序,這和一般政黨動員的社會群眾大不相同。但學生運動的問題,往往在容易發動而難以收場;尤其,目前的占領議場的500多名學生分別來自不同學校及不同社團,儘管現場有數名領導者,但很難說這數百人對示威目標都具有共識;這兩天他們忽而提出三訴求,忽而又改成四訴求,可以看出參與者的舉棋不定。
此事引起國際矚目,主因有二:其一,是學生們攻占的是代表民主國家「國會主權」的議事殿堂,這不僅是台灣首見,在其他國家也極少見。最近一次例子,是今年2月烏克蘭國會在示威中遭到武裝分子占領;但烏克蘭無論社會的穩定度或民主的成熟度,都難與台灣相提並論。
其二,事件的導火線是朝野去年協商時決定「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兩岸服貿協議」,民進黨在過程中不斷刻意拖延,國民黨則在全院聯席會發動突襲將服貿送出委員會,引爆「反服貿」民眾的怒火。若此事無法妥善解決,未來台灣與任何其他國家洽簽協議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都將受到此一事件的影響而難有進展。
毫無疑問,學生占領立法院就像一面鏡子,一面反映的是「政府的失能」,另一面反射的則是「民主的失控」。立法院是「國家主權」象徵,代表最高民意,但台灣近年來頻頻透過「密室協商」解決問題,法案審理始終充滿杯葛、拖延和交易,民主政治應有的多數統治、大眾諮商功能則蕩然無存。許多法案到了立法院,就如同進入無底洞,從此不見天日;而行政部門唯恐得罪立院,多半敢怒不敢言。這確實是政府的失能。
儘管如此,這也不表示學生占領立院是理直氣壯。此次服貿協議的內容或許無法讓所有人感到認同,案件審議的程序也有瑕疵,但「反服貿」畢竟只是各種不同主張中的一種,並非超乎其他主張。更何況,服貿協議只是「送出委員會」,尚未定案,也並未上路,要指誰「反民主」、「黑箱」,顯然言過其實。反對學生透過「占領立法院」來宣揚自己的主張,違反了比例原則,這難道不是民主的失控?
但應該譴責的不是學生,而是在那裡作壁上觀的朝野政治人物,因為他們把學生當成棋子。如果朝野立委還有一點責任意識,他們應該為國會的淪陷感到羞愧;如果王金平覺得議長職務還有一點尊嚴可期,他應該立即召集朝野立委重新協商,讓服貿重新回到審議的軌道。丟掉立法院的不是警察,而是這些失職立委,他們有責任把議場從學生手中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