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大學的拒絕錄取通知經常讓人感到丟臉和難過,可是不少諾貝爾獎得主、億萬富豪、大學校長、憲法學者、暢銷書作家,以及企業、媒體和藝術界領袖,都有申請大學或研究所卻吃閉門羹的經驗。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今日」電視節目主持人梅瑞蒂‧維拉(Meredith Vieira),都對遭到哈佛拒收傷心不已,可是這種波折卻使他們得以碰到改變一生的貴人。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華姆斯(Harold Varmus)兩度申請哈佛醫學院被拒,一個院長甚至勸他去當兵,結果他改上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從昇陽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共同創辦人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媒體大亨特納(Ted Turner)到電視名主播布洛考(Tom Brokaw),也都曾被哈佛拒收。
這種情況不足為奇,因為哈佛大學部每年有2萬9000人申請,錄取率只略高於7%。
巴菲特被拒因禍得福
巴菲特把19歲時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視為此生的重要事件。他說:「我碰到過一些當時認為這一輩子會就此完蛋的事件,可是後來都因禍得福。」這些經驗讓他學會暫時的挫折不要緊,最後可能反而帶來轉機。
被哈佛拒收讓他很不是滋味,更擔心父親對他感到失望,結果父親只表現毫無條件的愛和信心。他轉而探討其他出路,發現他敬佩的投資專家Benjamin Graham和David Dodd都在哥倫比亞商學院執教。他匆忙提出申請,並幸運地獲得錄取。
巴菲特說,他從這些導師那裡學到引導他的投資作業的核心原則。哈佛不識才也讓哥倫比亞揀到很大的便宜,2008年從巴菲特家族獲得超過1200萬元捐款。
波林傑自我認可最重要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波林傑(Lee Bollinger)也被哈佛饗以閉門羹,而這個經驗使他認定只有自己才能決定他的才華和潛力。他也認為自己必須更加努力,自學許多必須知道的東西,以趕上那些出身條件優越的人。
他後來接受俄勒岡大學獎學金,最後從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他的忠告是:不要讓拒絕控制你的一生。他說:「讓別人對你的評估決定你的自我評估,是大錯特錯。真正重要的是,只有你才能決定你的才幹和興趣。」
華姆斯全心適應新生活
維拉進不了哈佛,改念塔虎茲大學,結果碰到一個良師,引發她對新聞的興趣。布洛考也表示申請哈佛被拒和其他挫折,促使他停止玩樂專心向學,並走上廣播新聞之路。
拿過諾貝爾獎的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總裁華姆斯說,如果被你喜愛的學校拒絕,最好全心投入歡迎你的學校,而且一旦你適應新的生活,會發現兩者差別沒什麼大不了的。
原來一心想上耶魯的西北互惠保險公司總裁John Schlifske就切身體會這點,在明尼蘇達州的Carleton學院過得如魚得水。2006年他的兒子被嚮往的杜克大學拒收後,他也把這個經驗傳授給兒子。
麥克尼利從遭到史丹福和哈佛商學院拒收,練就他在事業上表現的堅忍不拔精神。
特納成就與大學無關
特納曾遭普林斯頓和哈佛拒收,後來進入布朗大學,卻因父親斷絕經濟援助而輟學。24歲時他父親自殺,他接管父親的廣告牌業務,並藉此建立包括CNN在內的龐大媒體帝國。布朗大學後來授予他學士學位。
特納說:「與失去親人相比,大學拒絕通知根本不算什麼。我要表明,我的一切成就都與大學學位無關。有學位更好,但沒有學位也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