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美經濟交流協會舉辦首屆年會,吸引約200位學生學者參與。(記者劉晨懿之/攝影)
哈佛中美經濟交流協會首屆年會上,主題演講人哈佛商學院教授奎爾奇(右三)與會長于靜怡(右二)及部分工作人員和參與者合影。(記者劉晨懿之/攝影)
首屆哈佛中美經濟交流協會(HUCEIC)年會22日在哈佛大學舉行,近20位生物科技、商業、學術、創投和非營利性組織精英代表,圍繞高科技與生命科學創新、都市化的創新領導力和服務創新三大主題進行了討論和演講。
哈佛商學院教授、前中歐商學院院長奎爾奇(John Quelch)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奎爾奇曾在中國生活多年,對中美兩地的經濟和政治狀況都十分了解。他當日特別選擇「遠見和創新」為主題,探討中國消費較低的原因和政府如何進行刺激和干預。
奎爾奇指出,中國中低收入人群龐大且較為保守,即使存款利率低也選擇存更多錢養老和以防不測。而這也與中國缺乏社會安全保障有關,包括外地人口戶口問題、農民沒有土地權、退休後保障和醫療保險不健全等。
他認為,政府能做的是尋找到正確的模式進一步發展。除了繼續保持高投資外,還可從土地改革、外地工人社會保障、消費稅和進口稅、以及商業合作計畫等入手進行改進。
另外,政府還能進行價格調控和監督,進一步推動研究和創新,降低跨省間運輸成本,以及利用媒體進行宣傳等。
他說,網絡購物的盛行和大型娛樂性商場的建立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
奎爾奇提出,就中國的歷史、實力和規模來看,今後的經濟發展和刺激消費增長,不應跟隨西方國家,而是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為其他國家做出表率。
波士頓生物醫藥公司(Boston Biomedical)創辦人兼總裁李嘉強,也在當天年會上分享了創業和職場策畫經驗。他談到,生物科技領域創業,創業熱情和對產品的熱愛很重要。創業成功需要找到好的技術、產品、團隊和投資人,更重要的是有好的策略和堅持的毅力。
在受訪時,李嘉強表示,在中國和美國創業各有利弊。中國的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成本低,政府支持度高;美國的優勢是高層次人才多,資本機制成熟。他建議整合中美資源,力求儘快將產品推向市場。
哈佛中美經濟交流協會會長于靜怡表示,該會隸屬於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這是第一次舉辦年會,吸引到約200多位參與者,主要為本地各高校學生學者,希望幫助參與者確定職場發展方向和解決相關創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