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曾经被誉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典范,最近,这个民主典范正在闹革命。民主体制下还“闹革命”,这是个悖论,但它确实正在上演,还从立法院扩展到了行政院。
实施“占领”行动的学生、民众及其支持者,可能不同意这是一场革命。有学生说,他们反对的只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没有打算推翻中华民国的建制,也继续称马英九为“总统”。不过,这个解释与学生的实际做法自相矛盾,台湾立法院外墙不已被他们喷上“当专制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大字了?
再者,强占与破坏立法院,这行为本身就是对台湾议会政治的否定,如果不承认是革命,“占领”行为就是违法,政府有权动用警力将占领者驱散。至于将矛盾的根源归咎于执政党强渡关山,这也很值得商榷。立法院对服贸的审查此前是在朝野协商后按照行政法令立案,法律规定审查三个月后自动成为备查,学生们否认这个程序的正当性,也就等于否认了立法院依法行使的职权。
说到底,在高度民主化的台湾,民众要表示抗议,大可以使用合法手段,包括发动数十万人大示威,“占领”凯道等,学生们却选择了极端、激烈的非法手段。无怪乎有宪法学者指出,学生们如果要革命,多少还有点正当性。如果不是革命,“挟立法院”以要求总统“踹共”(出来讲)的行为,非答应同意退回服贸不可,应叫“非法挟持”立法院才对。既然不顾程序之合法与正义,只在乎结果,确实是“革命”行为了。
然而,“革命”后会更好吗?台湾眼下有没有革命的动能与社会基础?学生们的终极目标清楚吗?一两万示威人群能代表普遍民意吗?这些问题深究下去,没完没了。只能再次凸显一个经已一再被证明的观察:民主在台湾已陷入困境。
自本月18日台湾学生突破警卫防守,攻占立法院议场后,我们报社里许多关注大中华地区民主发展的同事,心情也随着跌宕起伏。台湾曾是华人民主的骄傲,而今沦落为民主的反面教材,有同事形容“无眼看”,也有人痛斥学生让“亲者痛、仇者快”。
我的心情,从最初的愤怒转为平静,意识到台湾正发生的可能就是历史的必然。“占领”立法院的直接导火线是反服贸,背后是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党政治让民众的失望,以及台湾人对前途的焦虑与茫然,这些都与大陆崛起而台湾经济萎靡不振有直接关系。从立法院蔓延到行政院的“占领”,正是社会积怨与焦虑的一次爆发。
两岸服贸对台湾好不好?从经济理性出发,支持服贸的理由强而有力,但是反对服贸的核心不在于经济,而是台湾社会上不断增强的疑中、恐共心理。随着中国强大,台湾以及周围地区产业空心化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我有朋友提醒我说,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想,他们可能没有太多选择,孤注一掷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而这个没有太多选择,又说明很多问题。台湾民众有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却还需要以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可见民主制度本身——包括选举、政党轮替,都不能保证人的自由与充足选择权利。
民主政治的实质,在于人们享有选举和监督领导人的权力,在此之后,民众依然面对着许多客观因素制约,需要政治精英履职为民众创造空间,也需要精英共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各个国家与经济体还要深深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台湾与大陆的服贸争议凸显的就是这个问题——民众在本岛内可以选择换政府,却无法不面对来自大陆以及韩国等地的竞争。政坛各政党与社会各群体唯有团结,凝聚共识,才可能强化整体实力应对竞争。否则再多的选举,都不能产生让人满意的政府和政策。
需要澄清的是,民主的种种问题不能反证专制的“优越性”。只能说,专制靠由上而下的管制运作,民主则需要公民发挥更多自发精神。但任何一种制度要有效运行,理性,妥协、自律与规则意识都必不可缺。
台湾正在上演的一切,让人扼腕。相对于大陆民众来说,他们拥有的自由已经很多,可惜不懂得珍惜也是人类本性之一。一些人认为,“占领”标志了台湾民主的死亡,也有人认为,台湾民主正在重生。我想,早在学生冲进立法院前,台湾民主业已病重,在这次运动中,民主也没有重生,而是更加速衰亡。这个局面的形成,早在多年前政党滥用民主,一些知识分子盲目合理化反抗行动时,恶果即已种下。倘若“革命”真的在民主台湾遍地开花,那真是一大讽刺,后果也得由全社会共同承担。
民粹操弄民主 谁为台湾的未来负责?(USQIAOBAO.COM)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台湾民主史上骇人听闻的一周:3月18日起,数百学生砸破玻璃强闯立法院,拆掉立法院牌匾,霸占主席台;占据立法机构5天后,23日晚,部分激进学生及社会人士更冲入行政院。据中央社记者目击称,进入大楼的学生和民众有的随手打开办公室的门,有的翻箱倒柜,到处都可见公文散落一地,不时传出有玻璃破碎的声音……
这不是泰国红衫军,这是台湾。
这一切的名义,是某些人口中的要“真民主”;这也是另一些人(如陈文茜)眼中的“民主之耻”。
民主行动要有其诉求,这场行动的诉求是什么?是反服贸,还是反大陆?是反黑箱操作,还是反马政府?如果是反服贸,反黑箱操作,为何在马英九和江宜桦都已清楚表明同意《服贸协议》将“逐条审查、逐条讨论”后,仍不满意?
连日来,围绕两岸服贸协定,台湾社会显现出巨大的断裂。一边是商业人士急切希望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全球浪潮,以提振岌岌可危的经济;另一边则是充满焦虑感大学生,他们担心服贸协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本就危如累卵的就业。
一个社会出现不同意见非常正常,而是否民主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处理不同意见。民主意味着不同意见的相互尊重,意味着协商,意味着程序的正义。倘若一部分人反对就可以瘫痪议事机构,这不是民主更像民粹,或者有的媒体称之为“街头革命”。
台湾曾经被称作华人世界的民主榜样,但马英九与立委都是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选民有没有为自己的选票负责?如果选出的人没有达到选民的期望,他们应该善用手中神圣一票,通过选举选出心目中能真正代表他们的人。
民众要表示抗议,大可以使用合法手段。像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用有序的抗议让社会深思结构不公平。如果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否认立法院依法行使的职权,真正受伤的是台湾的竞争力,是每一个台湾人的未来。
以服贸协议来说,马英九说,“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已经不能再等,否则只会被淘汰;服贸若不过,韩国最高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2000年以前,台湾地区一直是与香港、新加坡、韩国并肩而行的亚洲四小龙。如今香港、新加坡以东亚金融、物流为基础展开全球竞争,韩国更是晋升到世界第七个人均所得2万美元、总人口5千万俱乐部。
台湾人则迎来失落的十年。
台湾地区这十年被抛在后头,既是因为韩国、香港、新加坡很打拼,也与两岸经贸关系动荡不定、未能有效掌握大陆这十年高速成长有关。
这些年来,面对大陆一直困扰在焦灼感与排斥心态中,台湾人为政治是不是付出太多的代价了呢?
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杨秋兴24日表示,任何国家或地区最担心的就是“学潮”,台湾正走向菲律宾化的路途上,再这样下去,台湾一定是被边缘化。这世代的年轻人未来会很辛苦。
这一点,积极推动学生抗议的绿营天王们想的很清楚,到行政院广场支持学生的蔡英文就曾公开表示,若执政会对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概括承受”;绿营大佬们也纷纷登陆,提出要试验新型态的两岸“经济政策交流”。
但那些翘课、冒着受伤危险冲在前面的学生想清楚了吗?台湾的未来、自己的未来绝不会因强占立法院变得更美好,但破坏民主程序的恶果却是每个人都会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