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處肯定僑界和台灣留學生關心台灣公共議題之熱誠,也呼籲各界應採理性、和平及合法方式表達意見。鑒於兩岸服貿協議是台灣進一步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的重要步驟,本處為政府派駐南加州之駐外機構,基於政府一體立場,本處在此也懇切籲請我僑界支持對台灣有利的兩岸服貿協議。當然本處也瞭解各界關注台灣各項發展,可能會有不同看法,本處予以尊重。然本處願就兩岸服貿協議相關事實說明如下:
一、政府肯定學生及社會大眾關切公共事務,但呼籲應採理性、和平及民主的方式表達意見。政府願意與所有不同意見的人士以民主、理性的方式互動,持續溝通。然對於學生以佔據立法院議場抗爭要求對話,則不能認同,亦無法接受學生「退回服貿」及「在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對話前提。
二、台灣奉行民主、法治。服貿協議正在立法院審議階段,程序還在進行中。朝野黨團及各界雖有歧見,仍應在國會自主的精神下以民主、理性的方式,回歸議事正常運作,以達成共識。此次服貿爭議源自於立法院朝野黨團對審議程序的歧見,化解爭議的關鍵是儘速恢復國會運作;確保憲政秩序,透過立法院內部協商,使爭議和平落幕。至立法院審議結果,並非總統或行政院所能主導。
三、服貿協議不是黑箱作業。服貿協議自去年6月底簽署後,至今立法院已開了20場公聽會,經濟部及陸委會等相關部會已與46種產業及264位企業領袖舉辦110餘場的說明會,相關部會亦曾向立法院報告3次。
四、服貿協議非兩岸「不對等協議」。服貿協議中,中國大陸對我們開放的項目有80項,而我們對大陸開放項目有64項,其中有許多是以前已實質開放。大陸對我們開放的項目,我們爭取到的是優於WTO會員國的待遇,而我們對於大陸所開放的項目,均未超過WTO的規格。
五、服貿協議未開放大陸勞工,亦未改變現行大陸移民管制政策。服貿協議將為國人創造12,000個工作機會,提升台灣GDP及產業競爭力,亦有助於台灣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整體而言,不只利大於弊,且攸關未來經濟發展。
六、服貿協議未能通過及生效的三大影響:(一)喪失台灣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先機,(二)延宕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包括TPP、RCEP)的時程,(三)影響兩岸日後ECFA大架構下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的協商,將不利於台灣對外貿易的發展。
七、外界抗議服貿協議的訴求與事實不符:
(一)「1人投資申請45人來臺」傳聞:
陸資投資事業其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可申請2人來臺進行經營管理,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得申請增加1人,最多不能超過7人。即便其投資金額超過330萬美元,亦僅核准投資人本人1人來臺擔任負責人,傳聞1人投資申請45人來臺之情事,全屬以偏概全,誤導社會。
(二)「開放陸資企業主管及家屬來臺長期居留」傳聞:
陸資在臺企業之主管或技術人員申請來臺,原則上第1年只會核發1年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第2年起,公司營業額須達到新臺幣1千萬元始得重新申請換證。對於陸資投資人、主管或技術人員來臺,政府不但沒有無限期給予入出境許可證的展延,也沒有開放其來臺長期居留。
(三)「服貿協議將導致大量失業」傳聞:
截止本(103)年1月底為止,政府已核准之陸資來臺投資計495件,投資金額計8.7億美元,而陸資投資事業主管或技術人員及其眷屬來臺僅264人,而陸資投資事業中台灣員工人數已達9,624人。顯示陸資來臺投資,不僅為台灣產業及金融市場注入資金,亦創造台灣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