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概念被提出十餘年,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表示,21世紀中葉京津冀一體化將重現當年洛杉磯的崛起,這是一個世紀性的超級大國事件。 」
20世紀70年代,美國洛杉磯周邊的15個縣漸成一體。京津冀過去15年間也開始步入一體化進程。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這使得京津冀一體化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曹認為,京津冀一體化可能涉及50餘個縣,經濟整合規模或達1億5000萬人,規模將遠遠大於當年洛杉磯崛起。「儘管洛杉磯也有一個海灣,但和渤海灣相比就太小了。京津冀一體化很可能在21世紀中葉,重現當年洛杉磯崛起,同時使東部發展更加均衡。這是一個世紀性的超級大國事件。」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一直較為緩慢,報導稱,曹和平認為是因為過去城市間的授權是政治經濟學的競爭,而不是產業體系的競爭。他以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為例,由於國家授予了兩者副省級地位,並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允許先行先試,結果浦東新區與濱海新區快速發展。
他解釋,城市與城市互相排擠,所以城市間的結合變得很少,沒有形成產業體系的競爭。據報導,曹指出,資源配置不是以行政邊界為疆界,而是以資源內在配置的規律、以投資報酬率的高低作為資源流動過程中的配置邊界。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打破現狀要讓市場在一體化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這需要政治經濟學的授權、確權、放權同時進行。」曹和平建議,政府在授權時要相對集中,如果不集中,京津冀三地將面臨「誰指揮誰」的問題;同時,需要設有一個專業團隊從中運作,明確確權給誰,否則粗放式的規畫將無法執行;最後,要把市場資源配置越過行政疆界的權利還給京津冀統籌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學部門,而不能掌握在政治經濟學部門。
30年來「遷都」傳聞不絕於耳,北京市規畫委員會主編的「北京城市設計的演變與發展」一書中,建議中央「遷出中南海」在這片區域興建新的辦公樓。另外,有學者曾提出「遷都」七個備選地址。
北京在理論上從來都不是最佳選擇,而保定從「功能」上變成首都的一部分,粉碎周期性出現的「遷都」學說。以往的「遷都」學說絕少將保定納入觀察。因為他們認為,從每一個數值上來看,保定,包括北京都偏離了中國的重心。
中山大學副教授鍾曉青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我國生態中心計算方法及定遷都生態安全損益分析」,分析未來遷都的可能性。簡單來說,這項研究建立在假設中國的首都應該位於「重心」的位置。
按照鍾曉青的計算,我們可以理解為中國「遷都」可能產生七個備選地址,分別是甘肅定西(陸地重心)、重慶石柱(版圖重心)、河南桐柏(人口重心)、江西高安(經濟重心)、湖北十堰(生態重心)、重慶涪陵(水資源重心)、河南杞縣(糧食重心)。這些地址,與北京都有600公里到1500公里不等的距離。
京津冀“一体化”需务实前行(刘 杉)
坊间热传京津冀一体化方案为“中央一号”工程,在此背景下,北京周边城市热度不断升温,谁为北京外移功能接盘,成为市场猜想。
“副中心”之说尚未获得验证
由于与京津两地距离等边,且曾做过河北省会,保定市最被看好。市场流传其可能成为北京“副中心”,投资者们纷纷到保定囤房,此地房价一周上涨了10%。
3月26日,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保定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机构。
河北的态度让保定成为北京“副中心”的传言得到了验证。就历史而言,保定最早即为直隶省会,后又数次做过河北省会,目前经济发展虽相对落后,但与京津两地通联便捷,不失为河北串联京津两地的重要枢纽。
决策当顾及三个政治考虑
河北表态是否已经得到中央认可,还需验证,但京津冀一体化工程事实上已经开始热身。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之所以能够被放到重要位置,除了经济发展需要外,其也具有强烈的政治背景。领导人的决策当顾及三个政治考虑:其一,确保北京安全,让首都环境危机得到化解,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其二,接续环渤海战略,避免区域规划失败;其三,促进河北观念变革和经济发展。
当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合理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确定龙头,二是确定布局和产业链,三是打破区域资源流动隔阂。
龙头当然是北京,这既是讲政治,也是讲经济,因为首都具有更强资源配置功能。北京应该重新定位,将传统制造业迁出,以建立研发基地为主,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天津则强化制造业基地作用,承接北京部分制造产业,并以天津为中心,让河北省为制造业做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配套。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早先的环渤海战略并未取得明显成效。天津此前被设计为环渤海龙头,但因经济体量有限,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无力面对北京强大的“洼地效应”,在区域战略实践中最终无法确立龙头地位,使得环渤海战略难以有效执行下去。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实际让北京和天津双城联动,共同成为区域龙头。这样,环渤海战略实际让位于京津冀战略,换句话说,环渤海经济圈只有在京津冀一体化完成后,才具有现实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有机遇也有挑战
京津冀一体化虽然前景可期,但也面临挑战。
其中能否建立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在区域发展中至关重要。目前科研、教育、医疗和金融等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甚至天津在金融方面也受到北京制约。如果考虑到让人口分流河北,那么如何配套相关服务产业,就是一个问题。同时,北京金融资源如何向天津和河北倾斜,也需要通盘部署。
再有一个就是观念问题。观念虽然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正是观念滞后,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发展。长期以来,三地互相利用,也互相拆台,政府官员普遍保守而不思进取。华北地区为典型农业文化,自给自足,乡里乡亲,普遍缺乏合作共赢意识,更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若没有观念更新,京津冀一体化只能是叫好不叫座。
河北正在为接收外移产业做准备,但河北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目前整体规划未见,中央是否有统一产业部署不得而知。单纯从市省间经济合作安排看,北京或许更乐于转移落后产业,而河北是否一定要接盘?目标虽是经济一体化,但毕竟财政分灶吃饭,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何况京津冀三个土财主。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能够完成产业转移和集聚也需要时间,期间必然伴随当地转型的阵痛,问题在蜜月过后会逐步显现。
京津冀实现一体化,被学界谈论了若干年,现在终于启动,但知易行难,三地需务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