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潮而動的“臺灣民粹”會將臺灣經濟推上斷崖邊緣,將道德、教育、法律推進“權力漩渦“。
“臺灣民粹” 源於媒體、政客、學者的不斷渲染,以及臺灣社會的一再縱容。 構成性因素除日佔時期的日本浪人次文化外,也和李登輝、陳水扁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分離主義式的“去中國化” 所炮製的海島小國思維,以及馬英九失能的施政,加上民進黨的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導致從來没有經歷過艱苦危難日子的現代年輕人以破壞體制為主觀意識,基本上都造成“臺灣本土民粹” 化的政治意識形態。
政治人物鼓動“臺灣民粹”令人遺憾。 而在政治裡,沒有正義,只有利益。得利的是幕後煽動的人!
意識形態需要蓬勃發展的經濟支撐,台灣的經濟是全民胼手胝足打拼得來的,良好的經濟不是靠理論和不守法衝撞而得。當邏輯和理智成為切合實際的事實時,最為堅固。誠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臺北師範大學演講時所言:當今社會問題如青年高失業、健保等,不只是台灣的問題,而是全球問題。他鼓勵臺灣年輕人,把貢獻從台灣推向世界。尤努斯提醒學子勿受既有價值觀牽引。
經濟面的全球整合已經別無任何其他選擇,缺乏兼容並包的思想和性格,以“臺灣民粹” 為籌碼換取政治利益者,若不能走出自閉的窄路,客觀冷靜,正面迎戰問題。迎合全球經濟區域整合的風潮,在競爭中獲取進步的動力。和對臺灣在往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面臨的複雜議題和挑戰有更清晰的看法。在仇中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臺灣民粹”,勢必使臺灣淪為黑色小島。因為臺灣經濟的發展,繫於整個大中華的發展!而中國大陸政體在習近平主導下將成為區域大國,當世界各國都在調整與中國的關係時,“臺灣民粹” 卻逆風潮而動,自宮於共同體外,錯失經濟利多機遇。
當初李登輝為了早一步進WTO,同意臺灣是用 "已開發國家"加入WTO,而中國大陸卻取得 "開發中國家"的身分。WTO中要求貿易自由化,對其他各國不得有差別待遇,但其中卻允許"開發中國家" 對 "已開發國家" 設限,反而"已開發國家" 卻需信守WTO 精神,對各國(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全面開放。
馬英九繼李登輝後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於2007年時,兩岸智庫與學者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舉行了一場「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研討會,主題是兩岸政治定位及一個中國原則和內涵。三天的會議氣氛相當融洽,兩岸菁英能夠暫時離開本位主義,用較為超脫、理性而務實的態度,共同為兩岸突破政治僵局尋找出路。兩岸學者就主權、治權、現狀一中、未來一中及和平協定等議題,提出許多極具創新、參考性和可行性的論點。相較2007以前兩岸間的二軌接觸,本栖會談更趨於務實,為今日的兩岸關係打下和平基礎。
臺灣政論節目,若干時事評論員,非客觀性論長道短, 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就李登輝、馬英九二人對臺灣的貢獻,應有的批判,避而不談,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於做過了。自己不挑擔子,還好以大帽子壓人,也是逆全球風潮而動的“臺灣民粹”推手,真是「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標準的空談誤國與充滿不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