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沈泽玮:“五一”不快乐
作者:沈泽玮 | 2014/5/2 7:20:42 | 浏览:1500 | 评论:0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工人的节日,今年对东莞裕元鞋厂的工人来说,想必别有一番滋味。

  号称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行动,在持续约两周之后,终于暂时平息。位于东莞高埗的裕元厂生产线这周传出了“呼呼”机器声响,说明工人已复工。厂区内也大致恢复平静,只是停放着的七八辆警车太惹眼,在在提醒人们,一场风暴才刚刚过去。颇为讽刺的是,其中一个厂房还挂着布条写着:“遵国法守厂规厂纪加强月”。

  高埗裕元厂区很大,分成上江城、稍潭和低涌三个区块。稍潭厂区内进口处不远,一个路标写着“消防队”“幼儿园”“足球场”“行政大楼”等指引方向。走到厂区外的另一侧,有一个因应工人日常需要而形成的大市集,东莞裕元医院也设在这里。四万多人的工人大队,有自己的消防队和医院,这等规模的工厂几乎等同于小国家的迷你社区,管理层若经验不足,肯定会出乱子。

  在员工宿舍区,偶见老人家牵着小孩散步,父母亲估计都还在工厂上班。宿舍区内还设有图书馆、辅导中心和歌舞厅,相信因为是台资企业,一些标示是用中文繁体字写的。每栋楼都贴出大通告向全体员工公告,大部分工人已经恢复上班,并警告任何人不得威吓或阻止员工上班,否则将依法受惩。“仇台”的标语已不见,倒是听到七八个工人聚在江边聊天,有人突然蹦出一句,“打倒台湾佬!”

  “才给230块!”“住房公积金不知道有没有”“还有警察来?”罢工的课题显然在工人群中仍高烧不退,只是从行动转化为言语而已。

  我和小陈约好见面聊一聊,坐在江边等着,终于等到他傍晚打卡下班。这位从湖南来东莞裕元厂打工十几年的30几岁男子,外貌看来比我想象中年轻。在小馆子坐下后,他先小心翼翼地把手机电池拆掉,说是怕被人定位追踪。我也没拿出录音笔,只将口袋里准备好的微型笔记本掏出握在掌心,在桌底下做笔记。在这神奇的国度里,“和谐”与“被和谐”两块皮在敏感时期的拉扯,总让人神经兮兮。

  小陈经常上网,知识面相当广,虽然不属于“80后”“90后”的新一代民工,但他懂得新科技玩意儿,会追看时政话题,还知道裕元所属的宝成集团的最新股价。和许多新一代民工一样,小陈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对整个形势看得很清楚,但不属于极端派。

  他称,到了罢工最后阶段,员工被迫选择复工或走人,大部分人在压力下唯有选择恢复上班。他还转述厂内情况称,因为士气低落而出现变相怠工,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有约170人,每条线每日的产能可达2000双鞋子,但现在每日1000双都不到。

  小陈把他的工资单带过来,还拿了相关资料让我看,以说明厂方确实少缴了工人的社保,然后逐年推算,他自己其实亏了好几万块(人民币,下同,1万人民币约2000新元)。

  现在厂方已同意调整员工福利金,追溯既往,补足员工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以及额外支付员工每人每月230元的生活津贴费。不过,这看似工人罢工的胜利,其实不然。

  根据法律规定,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由劳资双方分摊,厂方愿意补足,意味着员工也得掏出自己那部分,一下子要缴好几万,月光族拿得出吗?最后是不是还打回原形,厂方意思意思给一点,工人自己不上缴?然后一闹矛盾,工人又上演新一轮罢工?

  小陈坦承,社保只是个引子,工人希望争取加薪30%,甚至有七八成工人希望厂方“买断工龄”,意即资方按员工的工龄给出一笔“遣散费”,结束双方的劳动关系,一拍两散。据称,裕元工人目前的平均工资约2700元,低过部分周边工厂给的3000元工资。

  “搞了老半天,结果什么都没有,就多了个230块”,小陈笑说。

  一场因社保纠纷而引发的罢工,牵扯出劳资政三方之间的“历史问题”和“新旧矛盾”,随着中国经济走下坡又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这三方矛盾肯定只会加剧。

  在传统概念中,资本家形象较不讨喜,工人一罢工,企业往往第一个中枪,但它也是工作机会的重要创造者。作为弱势的劳动阶层,工人往往会得到境外舆论的支持,但也不能排除里头有动机不单纯的人。那政府呢?除了搞经济发展,它还做什么?我询问小陈,工人到底是不信任企业,还是不信任政府?他想了想说:“有黑政府,才有黑企业。”

  为了配合工厂赶进度,小陈昨天“五一”照旧上了一整天的班。这个“五一”,他不太快乐。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0]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4]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3]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7]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4]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