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網路流傳著「空腹吃水果」的訊息,內容大致說:水果的消化速度最快,假如水果和其他食物一起吃,食物會在胃裡腐敗,造成脹氣等消化不良的現象。他們舉例說,假如先吃麵包,再吃水果。因為水果的消化速度最快,本來水果要通過胃進入小腸,但是被食物(例如麵包)擋住了。在此同時,胃裏的食物在發酵、變酸。水果一接觸到它們,配合著胃酸,整個食物就壞了。水果與胃中腐敗的食物混合後產生氣體,造成脹氣。類似的,也有主張飯前吃水果(不要飯後吃水果)的網路訊息。
筆者認為這些說法可能誤導民眾。
假如我們從生理學的角度瞭解食物在人體腸胃消化道裡的變化情形,就可以判斷這些網路傳言是對?還是錯?
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作用,不能像這一則網路訊息,只討論食物在胃部的消化。小腸的消化作用其實更重要。人體的消化作用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消化等。
1、物理性消化:主要發生在口腔、胃。在這裡,食物經過剪斷、研磨、細挫、混合、攪拌、移送等過程,將食物從塊狀變成半流體狀的食糜,有利於下一個階段──小腸(包括十二指腸)進行化學性消化。
2、化學性消化:是經由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裡的消化液的作用進行食物消化。消化液包括消化酵素、膽汁、胃液之H+、小腸液之HCO3-等。消化道的黏液則有助於食物或食糜的運送。
3、不需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成分:包括水分、電解質、葡萄糖、果糖、脂肪酸、膽固醇、酒精、胺基酸、游離的維生素等。
人體的消化作用也分別針對在口腔、胃、小腸的消化作用討論:
口腔的消化作用由於唾液澱粉酶的作用,食物澱粉在口腔僅少部分被分解(低分子化)。蛋白質和脂肪在口腔則很少受影響。
胃的消化作用人體的胃分四部份(如圖),賁門、胃底、胃體及幽門(包括胃前庭、幽門瓣)。攝取食物時,口腔裡的食物通過賁門慢慢進入胃底、胃體。
胃壁由肌肉組成,具有強韌的伸展性。當胃中充滿食物時,胃可舒張到能夠容納1.2~1.5公升的食物,但是有個人差異。食物進入胃裡,胃體開始蠕動。胃裡的食物經過細挫,並與胃液、酵素攪拌、混合,漸漸變成半流體狀的食糜,接著往幽門方向慢慢移送。幽門為環狀括約肌,可以讓食糜一點一點進入十二指腸。
由於胃酸與胃蛋白酶的作用,蛋白質在胃裡亦稍受分解,脂肪與澱粉則影響很小。
胃是一個袋狀物,可以把一餐飯的飲食物暫時放在胃裡一段時間。所以飯前吃水果,或飯後吃水果,同一餐的水果和其他食物會暫時貯存在胃裡,與消化液、胃酸混合,再經過細挫、攪拌等作用變成更細的食糜,最後送入小腸接受進一步消化作用。胃部的消化作用是整個消化的前處理階段。
食物在胃的滯留時間攝食後,胃的內壓升高至某個程度時(比十二指腸高),胃內容物開始移送入十二指腸。普通飲食於食後約10分鐘開始,3~6小時後完成移送至十二指腸的動作。碳水化合物(醣類)在胃滯留的時間比較短,蛋白質的胃滯留時間約為醣類的2倍,脂肪的胃滯留時間最長。因此攝取醣類為主的飲食,比較容易肚子餓。
食物是否容易消化,不能只看食物在胃的滯留時間;胃滯留時間短的食物,也不表示一定比較容易消化。例如海藻類、蒟蒻等食物的胃滯留時間短,但是消化率很低。水果和蔬菜在胃部滯留時間不一定短,因為膳食纖維多,特別是水果的果膠質多,會延長其停留在胃、小腸的時間,因此而延緩醣類的消化與吸收,所以水果不一定好消化吸收。只是這種延緩醣類消化、吸收的能力對血糖控制有幫助,對健康有好處。不像網路上說的,水果會最先通過胃進入小腸。
調理方法也會影響食物在胃部的滯留時間:半熟雞蛋1.5小時,生雞蛋2.5小時,整個蛋在熱水中煮熟的為3小時。給沒有體力的病人吃稀飯(粥)覺得容易消化,其實是經驗上已知「口感好、易消化」的關係。胃液的分泌量除了會受食物種類及量的影響之外,心理狀態(愉快或憂鬱、壓力)的影響也不小。因此,在愉快氣氛下用餐,食物的消化會比較好。
小腸是食物消化作用的主要場所: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
小腸本身會分泌大量腸液,例如羧胜肽酶、α型澱粉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解酶等多種消化酵素。胰液和膽汁也會分別從胰臟、膽囊流入十二指腸。胰液使十二指腸環境的pH上升,成為鹼性,有利於小腸酵素進行消化作用。膽汁負責乳化脂肪,促進脂肪消化與吸收。
小腸黏膜細胞中的消化酵素含量較多的為雙醣分解酶,例如麥芽糖酶、異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還有胜肽分解酶,例如雙胜肽酶、三胜肽酶。幾乎所有營養素在小腸完成消化與吸收。
消化道的細菌:胃酸除了幫助消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胃酸是強酸(pH 1~2),食物中許多細菌會在胃中被胃酸殺死。不像網路上說的,食物和水果一起吃,並著胃酸的作用,讓食物在胃裡腐敗。
人體的胃、十二指腸的細菌數目少,到了盲腸時開始增加,大腸後半段及直腸的細菌數最多。假若胺基酸在小腸沒被吸收完全,未被吸收的胺基酸送到大腸後半段,被細菌分解產生吲(indole)、糞臭素(skatol)、甲酚(cresol)、苯酚(phenol)等成分,這些現象稱為「腐敗(putrefaction)」。所以食物若腐敗,會發生在大腸後段,不像網路上說的在胃裡發生。
空腹吃水果的壞處
1、空腹吃水果容易出現某些不良的生理狀況:飯後吃水果,食物中的纖維、脂肪、蛋白質等成分會減慢水果糜進入小腸,減慢其中醣類吸收的速度,反而有利於血糖控制,這個現象對於糖尿病或胰島素抗性的病人,真是一件好事。即使對正常人,這些食物成分也能夠讓食物醣類慢慢消化、吸收,會讓血糖比較穩定。糖尿病人空腹吃水果,讓水果的醣類吸收太快,血糖容易飆升,反而不利於血糖控制。
2、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的病人,甚至正常人,假如飯前或空腹吃水果,容易讓胃部不舒服,就應該避免飯前或空腹吃水果。讓水果和其他食物同時留在胃裡,對健康反而有利。
所以糖尿病人、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的病人,飯前、餐中、或者飯後吃水果都可以,但是要儘量避免空腹吃水果。
飯前吃「蘋果」曾是減肥的策略之一不是蘋果有什麼特別成分可以減肥,而是蘋果讓人容易產生飽脹的感覺。飯前吃蘋果,讓接著能吃進去的食物量相對減少,因而降低了食物熱量攝取,達到減肥的效果。此與網路寫的空腹吃水果的原理無關。
結論
1、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任何時間吃水果都沒有問題。假如空腹吃水果讓胃不舒服,就避免空腹吃水果。胃酸分泌多、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則不要空腹吃水果。
2、空腹吃水果不利於血糖控制,尤其是糖尿病人、有胰島素抗性的人。水果和其他食物一起吃,讓水果的醣類慢慢消化、吸收,血糖會比較穩定,所以糖尿病人在飯前、餐中、餐後吃水果都很好,但是避免空腹吃水果。
3、充分咀嚼、用心吃的飲食態度,對食物消化其實更重要。
鈣的常識(C.L. FAN FW)
鈣是促進人的骨架、牙齒發育,增加細胞的通透性,血液中以離子形態存在的鈣是常用的電解質。成年人缺鈣(鈣食品)會導致骨質疏鬆,腿抽筋等,小孩缺鈣則會引發佝僂病等疾病,還會伴隨夜間啼哭、抽風等症狀。缺鈣引起的麻煩不僅僅是骨頭疼或腿抽筋,注意力不集中、貧血、視力減退等,都與你身體某些部位鈣缺失有關。缺鈣有時不是鈣不足,而是鈣沒流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
想有效補鈣,除了要補充足量鈣,還要弄懂你缺哪種鈣。
▲1、缺乏大腦鈣易失眠
為什麼一點小事就讓你坐立不安,別人卻鎮定自若?鈣是腦神經元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充足的鈣能有效抑制腦神經興奮度,防止神經異常興奮而出現了失眠多夢的症狀。大腦神經元中的鈣含量每下降1%,精神興奮度就會上升10%。繁忙工作和緊張的生活中,「大腦鈣」輕微缺失倒是好事,但如果天天如此,失眠、健忘甚至抑鬱症都會早早找上門來!補充「大腦鈣」的最佳食物是豆類,如黃豆、豆腐、豆腐乾等。
▲2、缺乏脂肪鈣易「越減越肥」
為塑造美好身材MM們過分節食,但是你會在無意中錯過不少高鈣食品,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越減越肥。其實鈣有抑制「貯存脂肪激素」的作用,鈣含量決定你體內的能量是燃燒釋放,還是以脂肪形式被貯存。也就是說,節食的過程中含「抑制脂肪」的鈣你並沒有進食到,所以脂肪便難以消耗掉。
高鈣飲食可將脂肪代謝的速度提高1.4倍。乳酸鈣對脂肪代謝幫助最大,牛奶就是不錯的選擇。實際上鈣代謝與人體脂肪代謝相輔相成,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也會降低身體吸收鈣的能力。鈣質是你減肥的秘方,切勿棄了美食,減肥又沒得到成功。
▲3、缺乏消化鈣易「骨瘦如柴」
鈣可以啟動你體內的脂肪酶、澱粉酶等消化酶。如果消化系統中的鈣不足,你的食欲會變差,會覺得沒有胃口,還會經常感到疲憊。
有的人覺得自己顯得太瘦,沒有「福氣」,還在自己吃多沒長肉而煩惱嗎?下面就教大家「蘋果補鈣」。
睡前30分鐘吃個新鮮蘋果,可以加快消化系統吸收鈣的速度,充分咀嚼蘋果果肉還能促進唾液分泌,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進一步促進身體消化和吸收食物。新鮮蘋果還可以加快體內消化酶的增長速度,改善食欲。夜間腸胃中的酶活性最高,再造功能也最好。長久下去,能改善好腸胃功能,讓你吃有所值,營養沒流失,告別昨日骨瘦如柴。
為了能有嘗遍天下美食的信心,多補補消化鈣,讓你食欲好,養分充足,身體棒棒。
▲4、缺乏肌肉鈣易抽筋
還在為夜裏腳抽筋痛醒而煩惱嗎?其實,這是身體缺鈣的警鐘。如果肌肉中的鈣濃度不足,肌肉興奮度會升高,即使你在睡覺,也會感到肌纖維自發收縮,甚至嚴重到抽筋。夜裏抽筋不僅影響睡眠,長久下去對肌肉也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體內的鈣最先「佔領」的就是肌肉,連的肌肉都缺鈣了,其他部位的鈣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不妨選擇最易被身體吸收的檸檬酸鈣,最佳服用時間是飯前半小時,但注意別喝太多水,因為這樣會沖淡鈣質濃度。魚類、蝦皮、堅果中的維生素D也有助於檸檬酸鈣被身體吸收。
肌肉鈣是身體鈣質的老大哥,補補檸檬酸鈣,讓身體鈣質無限。
▲5、缺乏眼睛鈣易視線模糊
眼睛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最好的一道視窗,你是否會經常視線模糊?視力忽然大幅度下降?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你的身體可能急需「眼睛鈣」。
鈣元素會參與視神經生理活動,還負責維持眼球彈性。如果「眼睛鈣」不足,就會感到眼前一片模糊。
我們知道多看看「綠」有助於我們眼睛視力的恢復。為什麼是綠色?因為綠色波長短,成像在視網膜前面,可以讓眼睫狀肌放鬆,減輕眼疲勞。
在此教你一套「綠色補鈣法」。找一處超過10平米的草地或綠樹,不要眯眼,集中精神凝視25秒,辨認草葉或樹葉的輪廓;然後把左手掌放在眼睛前方30釐米處,略高於視線,逐一從頭到尾看清掌紋,看5秒;接著凝視遠方草地或樹葉25秒,再看掌紋。10分鐘內反復做20次,每天做3遍,很快你就會感覺神清目明!讓你不用擔心視力減弱,保護視力,留住守候世界的唯一一道光。
▲6、缺乏皮膚鈣易衰老
神奇的鈣還可以維持皮膚細胞膜完整性。當體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時,細胞膜會變得更通透,皮膚和黏膜更易滲入水分,導致皮膚發癢,肌膚彈性也會降低,容易誘發過敏等炎症。
充分補鈣除了可以改善細胞膜滲透性,鈣劑本身還有抗過敏作用。鈣的吸收度在40%左右,如果你的皮膚問題不是特別嚴重,每天分2次補充100毫克鈣就夠了。如果你還在為你的皮膚問題而煩惱,鈣質是你需要進補的原料。鈣讓你恢復年輕面容,永葆青春活力。
鈣質對於身體具有無可代替的作用,那我們該怎樣為身體好好的補一回鈣呢?
1)黑芝麻
2)海帶
3)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的良品。豆製品若與肉類同烹,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
其實最好的預防缺鈣措施是平時堅持戶外活動,直接曬太陽,不能隔著玻璃照光,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而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後可以產生內源性的維生素D。食物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都會降低吸收率。鈣對於維持我們正常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多注重飲食起居,讓鈣質無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