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160萬大學畢業生本月相繼離開校園,投入社會。很多學生可能繼續唸研究所,未必馬上找工作,但AfterCollege公司11日公布數據,畢業生離校前,只有17%找到工作,少於去年的20%。數據十分驚人,政府不是說景氣恢復了嗎,3月失業率降至6.7%,全美再增19.2萬個職位,但失業災害似未減輕。
這個統計或有誇大成分,但應不致太離譜,即使83%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打個折,還是有近百萬畢業生將「畢業即失業」,說明全美創造的適合大學畢業生就業新職位仍粥少僧多,供需失調,社會馬上要增加百萬「失業大軍」。
景氣是否真的恢復了,讓企業願聘人增加人事開銷?很多企業在猶豫。消費者信心在恢復、企業營業額在緩升、盈餘在增加,但幅度有限,還隨著氣候變化升降。尤其4月15日報稅季剛結束,很多企業和個人稅務負擔「脫了一層皮」,自然寧可觀望,多少影響新聘畢業生意願。
社會新鮮人固然充滿活力,但經濟剛「大病初癒」,很多職場「老鳥」也在等待機會再就業,甚至用更低薪資和有工作經驗的優勢,與「菜鳥」們搶飯碗。
經濟景氣好的年頭,企業進入學校辦招才會,學生未畢業即被約聘。如今雖說經濟回春,但似乎政府說的比較多,民主黨政府或許有意無意塑造經濟回暖信息,激發大眾信心。但雇主出錢雇人,開門營業天天要開銷,除非真正生意好轉,亟需人手,否則多數企業都在壓縮成本,校園招聘畢業生,除了極少數幸運兒或熱門科系,似乎已成明日黃花。
是否熱門就業科系,也是原因。很多華裔家長知道,即使孩子對文學、藝術等較不易就業科系情有獨鍾,但還是要鼓勵孩子們「現實」一點,把興趣當「副業」「消遣」就好,避免拿它當「飯碗」。除非有特殊才藝,出類拔萃,否則選擇易就業科系,如會計、醫護、藥學、電腦電機、各類工程、數學等科系,先照顧飯碗,再談興趣。這樣不符美國標準,強孩子所難,卻很受用。
美國這波不景氣,傷得很深,復甦根基不穩。歐巴馬政府倡議製造業回流美國,固然難立竿見影,但製造業能有多少適合大學畢業生的職位,在電腦自動化生產技術日益提高後,更讓人擔憂。
畢業生難找到合適工作,幾種可能就出現,一是高學低就,降級去打不需要學歷的工,與勞動階層爭飯碗;二是變「啃老族」,如果父母的條件允許,暫時借助父母家,慢慢再找工作;三是繼續攻讀研究所,但除非所學有利就業,否則學費投資更多,能否回收,真的成年輕世代的負擔了。
家貧百事哀,美國國運不濟,萬民遭殃,情況年底前如無法改善,民主黨將在期中選舉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