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于文轩:《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与公共外交
作者:于文轩 | 2014/5/16 14:49:15 | 浏览:1134 | 评论:0

  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的培育和展示非常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大国能否崛起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和国际社会打交道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哲学、价值观、制度和文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大陆小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事件,深层次上反映的就是这样的冲突。如早报网主编周兆呈所言:“其中投射的深层心理,其实也包括了大陆以外的群体对形成大陆民众与自身差异的国家治理的一些不以为然,以及对于这种制度差异背后体现出的影响力拓展的焦虑感”。

  这其中既有相互之间不了解和偏见的因素,也有对软实力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软实力传播和展示的效果不佳有关。近年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希望通过更柔性的非正式手段,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如何达成这个目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最近热播的央视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舌尖上的中国》(下称《舌》)自去年开播以来就广受瞩目,第二季开播更引起了海内外的热议。作为电视节目小众类型的纪录片,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反响,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奇迹。《舌》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突破了中国美食纪录片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大量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记录片拍摄的理念和技术,强调人和自然的互动,通过对制作美食的人的刻画,大大增加了美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近年来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但是往往投入大效果不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得不够。西方文化特别是后现代的西方文化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个体人性的关注和对宏大叙事的摒弃。笔者今年去美国开会,纽约纽瓦克机场播放的欢迎海外游客的宣传片《美国欢迎你》,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部宣传片里没有太多的名山大川,有的是各种族和各年龄和阶层的人的生活和笑容。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文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从食材的采集准备,到食材的烹饪呈现和餐饮场所和环境的构建和营造,中华文化的哲学、价值观、文学、美术、音乐、建筑,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民以食为天,美食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从美食入手,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以人为中心的表现手法,对于中华文化的介绍和推广非常有帮助。

  《舌》不仅展示了文化,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向海外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朴实无华、敬业爱家的中国普通民众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巨大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个人差异。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仍然非常简朴。从一定意义上说,个别地区的民众生活还是相当辛苦和贫穷。从这个角度,《舌》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国情和面貌,对于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错误认知和偏见颇有助益。

  《舌》第二部开播以来获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了非议。有海外媒体指称《舌II》偏离了介绍宣传美食的路线,带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色彩。尽管这样的指称,颇有泛政治化的色彩,但是也反映出《舌尖上的中国》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首先《舌》是中央电视台拍摄,并在黄金时段播出的作品。如果《舌》是非盈利组织和私人电视节目制作者制作的节目,效果会更好些。第二《舌II》的视野还稍显狭窄。在我看来,缺乏历史纵横的深度和国际视角的广度。如果能将中华文化和美食,放在世界文化发展和世界美食丛林里来展现,效果要好得多。如果片面强调中华文化古老悠久天下独步,中华美食天下第一的话,可能也展示了盲目自大的中心主义,和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

  此外,我对《舌》如何进行英文翻译也存有疑虑。尽管我没有看过《舌》的英文版,但是《舌》片名的翻译(A bite of China),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近年中国不少对外印刷品的英文翻译,质量还是有很大改善的空间。最后,在借鉴西方纪录片拍摄和制作技法的同时,如何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原创性,也是中国知识产品生产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123]
张寿武:方程无解,求之不得 2024-04-20 [77]
关于陈算法的背景以及更新 2024-04-20 [67]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42]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27]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20]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223]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88]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60]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6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