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篇第十一·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在今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了一句让全中国人民非常感动却也非常疑惑的话。他说,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对于几千年来都是凑合着活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能吃饱饭已经是了不起的“恩赐”了,现在还来一个“尊严”,当然更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激涕零了。
可惜的是,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却没有了后续的实施细则和进一步解释。大家在感动之余,也在疑惑,什么叫活得更有尊严,怎样才能更有尊严?
孔老爷子的这句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究竟什么叫“先进”,什么叫“后进”,老爷子没有留下更多的说明,于是乎,各种解读风起云涌,莫衷一是。
钱穆先生整理了这些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先进是“五帝”,后进是“三王”;还有说,先进是“殷商以前”,后进是“周朝初年”;或者先进是“文王武王”的时候,后进是“春秋时期”。
李泽厚先生采用了《四书集注》的解释,认为先进后进的区别是实行“礼乐制度”的先后,野人是“郊外之民”,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乡下人”;而君子呢,则是居住在大城市里头的“士大夫”。
这些解释虽然林林总总,但其核心思想无一不是在说,相对于那些花里胡哨、形式大于内容的礼乐,老爷子更加推崇一种原始的、质朴的精神。与其天天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他老人家宁可跟着“神农架野人”去打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爷子可以说得上是第一位“绿色经济”的倡导者。
而钱穆先生自己的解释,则将先进认为是以颜渊、子路为代表的学生,后进则是以子游、子夏为代表的徒弟。对于老爷子来说,“先进”的学生,虽然为人朴素,穿衣服不选名牌,吃东西不挑肥瘦,但却更让他喜欢。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介绍杨伯峻先生的解读,这也是笔者认为更接近于孔老爷子本意的一种说法。
大家知道,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来都有两种做官的途径。第一种,投胎。有了个好爸爸之后,先别管自己能耐怎么样,先当上局长再说,至于具体业务嘛,可以边干边学,反正干部的子女,品德又好素质也高,学习做官简直是手到擒来。具体案例,可以参考山东新泰市的80后局长们。
第二条途径,读书。别管文科理科工科,先想方设法把自己搞成专家,然后到处吹牛,捧捧政府的臭脚,拍拍官员的马匹,运气好的,就能够“学而优则仕”了。即便不能成为光荣的国家干部,至少也升堂入室,成为政府的高参。
这两条做官之路,统治中国的官场达几千年之久,直至今天。今天的中国社会,看似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曙光,但在政治统治和官僚制度上,却仍然比现存的任何一座古建筑都要古老。
如果我们把学习解读为“礼乐”的话,这就是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先进于礼乐”就是先学习后做官的人,这样的人,没什么家庭背景,大部分还是农村贫寒子弟,当然是“野人”了。“后进于礼乐”就是先做官后学习的人,这些人来头大、背景深、人脉广,查他们的家谱,说不定十代之前就是中国的统治者,当然称得上是“君子”。
这两种人,几乎霸占了当今中国的官场。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官员,不是第一种,就是第二种,根本没有第三种。
但是老爷子说,如果让我来做总理,我在选拔公务员的时候,我宁可要第一种。第一种官员,在今天的中国,比例正在萎缩,但他们比第二种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他们的起点至少是公平的,他们是“优胜劣汰”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