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围绕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就业第一和教育优先”的两大表述颇有新意,让人看到了中共治疆的新思维。
此番治疆新政的出台,既是对中国国内日益复杂的新疆局面的针对性举措,也是在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国家治理面临新挑战的大背景下探寻终极解决之道的努力。
从治标的层面讲,自2008年以来,新疆各类暴力事件、恐怖袭击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今年新疆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的发生,更是震惊世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要“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使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蔓延和暴力恐怖活动得到遏制”,另外一方面,“把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也变得尤其迫切。
从国际大视野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出现了多民族国家被分裂为若干单一民族国家的浪潮,自上世纪末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已经陆续新出现了15 个民族国家。国际上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乘势鼓吹民族分离主义,使得那些存在跨界民族的国家面临新的分裂威胁。这种国际大背景,也使得新疆问题变得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恐怖主义,而是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确实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方向。新加坡在这方面已经树立了榜样——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的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欧洲裔之间存在明显文化差异,而且英国殖民政府有意隔离,直至该国独立初期,当地各族居民还聚族而居,互不往来。1964年7月21日,巫统联邦政府领袖指责新加坡政府亏待在新加坡的马来人,结果造成种族暴动。为了使多元种族、多种宗教信仰的社会实现和睦与安宁,新加坡推出了一个重要措施——“居者有其屋”计划,由政府建设公共组屋,同时规定了组屋申请政策:只要是新加坡公民,不管是哪个族群或信仰、哪个宗教,符合条件均可申请。在规划社会区人口时,政府明确规定提倡各族群混居,预防单一族群聚居的现象发生。这一政策,直接帮助新加坡成为全球民族问题解决最好的国家之一。
很多时候,民族之间的差异更多停留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但是民生问题会成为激化民族问题的导火索,甚至是真正的深层次根源。
此次治疆新政提出要围绕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就业第一,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加快农牧区和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等等一系列举措,都把解决民生问题落在了实处。
亨利·海勒在分析了导致分离主义的诸多相关因素及其联系后指出,决定少数民族去留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和中央政府的性质——是压迫性的还是平等协作性的。如果国家和中央政府愿意并且能够满足民族地区的利益,那么少数民族就会发现留在既有国家内符合自己的利益,民族分离主义将失去存在的土壤。
事实上,中国的民族政策一直致力于扶持少数民族, 甚至对少数民族的有诸多高于汉族的优待。但是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西部包括新疆在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经济上拉大了和东部的差距,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贫困与落后事实上形成了暴恐势力发酵的温床。
因此,这次中国决策层将民生和互相嵌入的社会结构当做治理新疆的主要举措,是一项治本之举。
但是,同时也要对推进中的难度有足够的估计:移民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甚至是语言问题。在汉族地区,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随着经济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人口与资源在向一线大城市集中,造成乡村的相对衰落。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推动人员与资源的流动? 当年中共凭借亦兵亦民的生产建设兵团,强力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互嵌”,成为新疆稳定的基石。如今时代不同了,光靠政府的强力之手是不行的,还要有市场经济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