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工程院大会对《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上午进行表决。修订案对院士退出做了详细规定,增加了如有院士违反科学道德等行为,将实行退出机制。此举意味着我国院士终身制将打破。此次修订回避了“院士退休”问题,一位与会院士表示,院士只是一种学术荣誉称号,无所谓“退休”。
舆论期待打破院士终身制已久,中国工程院大会似乎已经给了舆论一个答复,至少已经明确了在某些情况下将实行退出机制。不过细心体味还是能闻出一些未确定的东西,比如违没违反科学道德怎么评判?比如除科学道德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退出因素?
其实中国工程院大会只是对院士退出机制定调,根本就没深入研究,而中国工程院大会之所以会如此,也是有良苦用心的,毕竟“院士”二字牵扯的利益太多。“院士”明面上只关系院士自身的名誉,可在“院士”身后却有着更为巨大的利益链条。一日“院士”便是终身“院士”,随之而来的便是副省级待遇终身制。高校也渴望“院士”为自己撑门面,高校领导更希望院士为自己学校摇旗呐喊。除了高校以外,科研机构也乐于吸纳院士,因为有了“院士”便能更顺利地申请到科研经费,何乐不为?中国工程院大会只迈开院士退出制度的一小步,除了照顾与会院士的感受外,更多的怕还是撇不清“院士”背后的利益链条,院士少了,可以利用的“院士”名额也越少,而因此波及到的相关院校与机构就也越多,貌似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退休退出制度等。既然中央定调了,为何中国工程院步子不能迈得更大点?难道有了中央撑腰,还不敢面对利益集团,没有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写入《中国工程院章程》的东西便只能束之高阁,意义何在?或许让院士自己革自己的命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