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来源:《联合报》 | 2014/6/22 1:48:22 | 浏览:1641 | 评论:0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史学泰斗、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20日荣获唐奖首届汉学奖,学界咸认实至名归。唐奖得奖理由赞誉余英时 诠释中国思想传统、阐发中国文化现代意义逾半世纪,以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为司马迁的治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做了最佳现代诠释。

84岁的余英时,1950年自大陆到香港,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六年后赴美哈佛大学就读,博士班师从汉学大师杨联升。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 延聘正教授

他学贯中西,善于通过比较文化史凸显中国文化特色,1974年获聘“中研院”院士,2006年获颁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也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

根据“中央社”报导,余英时昨获知受奖,觉得“受之有愧”,“很意外,也不敢当”,不改谦虚本色。余英时已六年未回台,预定9月将来台领奖并举行演讲。

以中文写作 促成各国学者学中文

余英时著述甚丰,一甲子来出版中英文著作逾60本、论文400多篇。“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指出,余英时最早的学术著作是用英文写成,后来感于英文著作会让东方读者受限,改用中文撰述,各国汉学家也因此须熟谙中文才能阅读其杰作。

史学研究背后 充满广大文化关怀

思想史学者、“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指出,余英时2001年退休前即著作等身,退休后两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今年初甫发表的《论天人之际》更胜之前。

尤其是《论天人之际》,借用德国哲学家雅斯培《轴心突破》(人类对宇宙、人生体认的思维跃进)观念,探讨中国古代思想起源,为中国思想史最重要的问题“‘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渊源”提出定论。

唐奖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表示,唐奖创办人尹衍梁出身历史背景,成立汉学奖是考虑全球向来重科技、轻人文,东方人文类更缺乏重大奖项。希望透过汉学奖鼓励汉学发展,在亟需追求永续发展的21世纪,让东方思维对人类未来提供解答,将来也将建立唐奖博物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