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港澳讯息
关键字  范围   
 
解读香港白皮书 - 别让香港走上不归路!
解读香港白皮书 - 别让香港走上不归路!
作者:齐鹏飞 | 2014/6/26 8:17:29 | 浏览:2204 | 评论:1

解读香港白皮书 - 别让香港走上不归路!

香港白皮书首次提出许多新概念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非常重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自1991年以来,已经发布了88个白皮书,有关香港问题的白皮书,这是第一份。

  从发表时间上来看,大的背景是,今年适逢中英建交30周年,基本法颁布24周年以及香港回归17周年,“一国两制”在实践中规律性的认识和成果已经显现。其次,小的现实背景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香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和片面认识,“一国两制”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点。因此,选在这个时间点发表香港问题白皮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从内容上看,白皮书新意迭出。白皮书正文分为5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新意,许多概念都是首次提出。

  首次提出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的核心概念。管治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依法直接行使管治权;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中央同时依法行使监督权。

  强调全面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含义,明确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白皮书中首次指出,高度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

  全面阐释“一国两制”是白皮书的重中之重。“一国两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对中央来说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对香港和香港同胞来说是重大历史转折。新香港要有新香港的思维,思想意识上的转折尤为重要,不能固守殖民地思维和心态。目前香港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理解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跟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历史转折”不无关系。

  白皮书还首次提出“一国”之内的“两制”并非等量齐观,指出国家的主体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会改变。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潜台词的意思是,在香港地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动摇和挑战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

  (李炜娜采访整理)

  中央授权是香港管治权唯一来源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定淮:

  白皮书最重要的是把基本法这样一个宪制性法律文件里面不容易用条文表达的内容,包括“一国两制”的内涵讲清楚了。比如说,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区域,对中央是不是有基本的政治责任?白皮书的发表,就是要澄清香港社会存在的一些误解。

  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目前香港出现的一些在经济社会和政制发展问题上的不正确观点都与此有关。中央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有些人就误解为本源性权力在香港,并提出了“剩余权力”的概念,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本源性权力在中央。“剩余权力”说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他们认为国防、外交归中央政府,剩下的都是我的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必须予以澄清。中央政府授权是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唯一来源。这次白皮书讲得很清楚,中央政府授权给香港,香港和中央政府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不是分权关系。

  香港社会有一部分人就是不愿意正视中央和特区的政治关系,把香港看作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是对“一国两制”的曲解。白皮书澄清说,“一国”和“两制”不能等量齐观,“两制”是以“一国”为前提的,必须建立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国家允许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香港社会也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及其它制度和原则。

  在香港,特区政府执掌者效忠国家和中央政府是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和政治要求。“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像有些人那样,把香港利益和国家利益对立起来,那大家还属于同一个国家吗?

  香港反对派的“政党提名”和“公民提名”方案,是不符合基本法的相关规定的。二者都要坚决否定。现实香港的政党发展格局,大体上是以拥护中央和反对中央为分野的。如果允许政党提名,两派上演大比拼,是不利于国家和香港利益的。香港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由特质的社会,这种自由既带来了香港的繁荣,也为外部势力借机干预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利益开了方便之门。香港没有实现“二十三条”立法,本身就给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既然存在这种隐患,就不能完全放开“公民提名”,否则极容易为外部势力干预香港留下可乘之机。

  (任成琦采访整理) 

  香港政制为何要循序渐进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白皮书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坚定不移地按照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推动民主政制循序渐进向前发展。

  香港发展民主政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依据基本法循序渐进?

  第一,香港缺乏民主传统和民主意识。在英治时代,香港没有民主。所谓“行政吸纳政治”,即将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香港华人纳入官方或准官方机构,目的无非是维护港英政府的统治,是弱化华人势力对其统治的威胁的变通手段。无论是对哪个层次的香港居民,港英政府都没有实行民主的打算。因此通常认为当年香港社会的特点之一,是有自由没有民主,且香港居民的民主意识也不强烈。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社会民主意识不浓的社会,发展民主的最好选择自然是循序渐进,以确保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香港回归的平稳过渡。

  第二,民主的推进视乎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在起草香港基本法之时,香港社会是亚洲地区发展的典范之一,当时的香港是一个竞争十分自由、社会相对公平、政府比较廉洁的社会。虽然民主是个好的制度,但若暴风骤雨般实行,对香港社会也将造成很大的不稳定。

  第三,循序渐进发展民主受到中外反对势力的掣肘。末代港督彭定康推行的政改,实际上是在英治香港的最后5年,要把英治香港100多年不曾给予的民主给予香港居民。这与其说是“还权于民”,还不如说是想为英国的“光荣撤退”寻找代理人。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香港反对派的核心人物与英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对派所要求的激进民主,目的是争夺香港的管治权,而不是基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后者恰恰是被反对派的激进民主所裹挟和绑架。循序渐进发展民主因此受到中外反对势力的掣肘。

韩咏红:别让香港走上不归路

周末与来自香港的金融界友人聚会,聊到6月22日的“占中公投”,以及来临的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友人大吐苦水说,为预防激进人士提前“占领中环”,港府如临大敌,中环地区55家银行两周前耗掉一整个星期六,进行全天演习。
“2359,不用问,一定强行清场。”友人用力强调这个时间点,言外之意,他相信北京对“七一”示威的忍耐度只有一天,2日凌晨就会开始镇压。“香港警察、驻港解放军都会出动,到时你到中环,举目四望都会看到解放军便衣。”
无独有偶,上周听北京的政情观察者说,香港局势面临失控危机,74万人参加“占中公投”,让中央颜面尽失,如果“占中”真的发生,最后只能流血解决,“要让香港人知道点厉害”。居高临下的强势姿态,与官媒《环球时报》近日批香港的语气颇为一致。
将来自香港、北京的观察结合起来,我仿佛看到一部悲剧在上演。大家眼睁睁看着对峙双方,稳步走向事先预告的冲突爆发点,至于如何避免冲突却都无能为力。
谁能想到呢?回归20多年后,曾多次在大陆遭遇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曾有爱国人士为保钓付出生命代价的香港,其居民与北京的关系竟会搞到这般势同水火。多年来,外界一直以为台湾才是大陆较难处理的问题,没想到香港问题也如此棘手。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最近撰文提出,陆港认知差距越来越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双方出发点与目标都不同。在大陆官方和许多老百姓的认知中,香港人最终要整合到中国的政治生态系统里,意识形态部分也会趋同。
而大部分港人、尤其香港中产阶级虽然也认同“中国大家庭”,但他们心目中“一国两制”的未来,并不是香港越来越像上海,而是香港越来越像其他的国际化大都市,享有自由、财富、法治、民主等普世价值。他们现在至多拥有一半,等了近20年,他们觉得不应该老缺另一半。
丁教授点出了现实的症结。但是,我心中仍有不解:在现有的“大陆政治模式”与香港激进派的民主理想之间,难道没有折衷空间?当前双方拉锯的现状,是“一国两制”设计者的初衷,还是大陆国力上涨导致新一代官民心态出现了变化,港人又失去耐心所致?
香港市民多少应该记得,回归前的香港也不享有民主;而大陆社会也可以思考:当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他对于中国政治未来的想象,是否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大陆未来几十年都会和今天一样吗?答案都是未必。
在这方面,大陆官员与民众近年浮现中国“已到达”的心态,是值得警惕,也让人不安的信号。中国已足够强大,制度已成熟的感觉,体现在部分官员、官媒的话语,也被中共“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口号所强化。
我不确定高层领导内心是否真有“三个自信”,但不论从中共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或者从一般常识看,大陆目前的制度(或称“国家治理体系”)都是一种过渡状态。过渡期要多长,必须在实践中找答案。此时划设底线,发表“白皮书”表明不准备谈判,其实是压缩了博弈对手与自身的转圜空间。
本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出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北京体制内学者事后解释,白皮书并非针对香港公投的“应急”之作,但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布,的确不够敏感。本报同事在“622占中公投”的投票站现场,就访问到退休老人说,是受白皮书刺激才出来投票。
到了本周,港府与北京当局看来已在设法减低“622公投”和白皮书的消极影响,大陆学者将公投淡化为大规模的“民意调查”,重申中央愿香港2017年真正落实特首普选,香港特首梁振英罕见地反驳《环球时报》,都是努力为情势降火,避免激化对立,让更多港人走上街头。
希望这些缓和的表态不会来得太迟。针对香港问题,有学者认为,偌大的中国本来就不应该“一国两制”,应该“一国多制”,要解放思想,允许各地探索。在政治上,中共有句话说得好“紧紧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在今天,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将到台湾会见绿营县市长陈菊,那份灵活与从容,是真正自信的表现。未来,北京也可以考虑和香港的温和民主派合作。无论如何,溅血解决问题,都是下下之策。

《联合早报》:“一国两制”的历史困境

  香港昨天举行了“六二二公投”实体投票,表达对普选特区行政长官的意愿。若包括从6月20日就开始的网上投票,已经有近65万香港居民,行使了象征意味浓厚的政治表达权。公投由香港民间组织“和平占领中环广场行动”举办,让香港居民从三个有别于北京所主张的2017年普选方案中做选择。公投的目的,是要为占中行动取得香港民意的授权,作为与北京就普选讨价还价的政治委托。

  占中行动以及昨天的公投,显然都被北京视为敌对的政治挑战。中共已经明确表示公投为非法,并早在6月10日无预警发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白皮书,重申及阐明北京反对香港特首无条件直接普选的立场。北京现在主张对香港不但拥有主权,更拥有管制权,“港人治港”的原则,是建立在北京授权多少的前提之下。无论北京本意如何,白皮书客观上刺激了香港民意的反弹,让公投获得更大的支持,也无形中加剧了陆港的对立情绪。

  “一国两制”是1982年中共出于同英国谈判,收复香港主权的需要,挪用对台统战所提出的概念,一来为了安抚港人对于回归大陆的不安,二来也作为给台湾的示范样板。“一国”指的当然是主权的完整,也就是香港属于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大原则;“两制”则是保留香港的自主性,主要是相对于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通俗的说法是香港在回归后“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变”。这个被港人当做庄严政治承诺的安排,很大程度上保障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顺利进行。

  但是任何制度安排都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同1980年代相比,今天的各种形势,无论是中国的整体国力,所面对的内部社会挑战,国际上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还是香港经济结构的改变,陆港民众生活习惯差异所导致的摩擦,以及由此日益趋于鲜明的港人身份认同,甚至台海两岸紧张关系的缓和等等,都超越了当年决策者的政治想象。因此,以当时对“一国两制”的期待来应对当前的现实,难免要出现极大的落差。陆港双方对于“两制”的认知鸿沟持续扩大,自然在所难免。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陆民众的维权意识水涨船高。在民间维权力量同中共的拔河当中,香港传统的舆论自由与法治环境,无形中发挥了挑战集权的暗示作用,这是当年设计“两制”者仅预期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变所始料不及的。香港自1949年以来扮演大陆与世界桥梁的角色,其重要性也因为大陆自身的改革开放而有所减弱。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大陆之际,香港在政治上却日益成为中共所警惕的对象。双方对于爱国同法治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同,在长期的互动中也削弱了政治互信。

  中国的崛起以及香港经济地位相对的弱化,意味着北京坚持其政治意志的必然性将与日俱增;这不幸又与港人身份认同强化的趋向势成水火。港人“占中运动”的壮大,反映的其实更多是弱势担忧自身前途的巨大焦虑感。“一国”已经是国际所公认的既有事实,也为大多数港人所接受。北京应当体会港人当家做主的愿望,并没有违反或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底线。

  在这个没有太大争议的基础上,如何就“两制”谋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大新共识,必须是两地要加倍努力的方向。从现实上的力量对比分析,港人的“占中运动”根本够不上“玉石俱焚”的能量,北京才是握有避免让陆港关系走向绝路的绝对筹码的一方。要转变目前的对抗态势,双方必须多从对方的角度设想,寻求妥协的中道,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让陆港关系走出历史困局。

相关栏目:『港澳讯息
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学者持续受到额外审查 2024-02-04 [370]
香港高校也开始跟风改名:有3所高校正式改名,还有2所在路上! 2023-09-27 [1146]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加盟香港大学 2023-09-07 [60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领衔89位学者 ACS Nano综述:AIE - 生命与健康 2023-07-26 [1113]
张五常:人与人的差距,总是来自思维方式 2023-06-23 [1682]
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获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2023杰出服务奖 2023-06-06 [1608]
澳门:人才引進制度擬七月一日生效 2023-05-02 [891]
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总是幻想创造历史 2023-04-18 [1115]
香港岭南大学:《香港青年收入与消费调查》 2023-03-23 [711]
香港: "收割机”开始轰鸣! 2023-02-25 [9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黄伟国说:留言于2014-07-08 07:45:08(第1条)
6月22日,“占领中环行动”委托港大民意研究中心进行的政改方案民间投票,正式展开了实体票站投票。在此前两日的网上和应用程序投票,参与人数已超过55万,远超过大会早前预期的20万,结果在首天实体投票结朿,截至22日凌晨十二时,“占领中环”公布的投票人数是70万,其中经实体票站投票人为4.8万!民间投票直至6月29日才结朿,预料总人数还会不断上升。在首天投票,15个票站部份出现人龙,有投票市民表示:“每个人都应该贡献社会,要站出来。”在沙田票站,市民要排队等候45分钟才可以投票,人龙长达两个街口。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结果令人鼓舞,反映了香港市民对(无筛选的)真普选追求非常强烈。“占中行动”民间投票供选择的3个特首普选案,均含有中央排拒的公民提名和政党提名成份。在6‧22投票后的翌日,内地官方《环球时报》即以《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没13亿人多》为题发文,指6‧22是一场 “闹剧”,香港只是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无中央授权不能搞公投,「如果中国各地都搞类似公投,岂不天下大乱”?
内地官方和本港建制派都开动了重炮,批判的要点是:一、民间投票是非法行为;二、民间投票没有用。“非法论”的代表,是6月20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文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任何形式的所谓『公投』均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是非法的。”香港特区政府的反应则较谨慎和温和,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指特区政府尊重民意和市民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占中的民间投票没有法律基础和效力。对此,身兼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的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反驳说,民间投票没有法律约朿力不等同违法,反指港澳办对本港法律认识贫乏。他承认这次投票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反映了市民对真普选的要求,政府需要正视,否则须要承担政治责任。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更直指香港与内地不同,香港是自由和开放社会,不同于内地每事要白纸黑字法律写出来才可以做,香港“除非法律指明某些行为不可做,否则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有香港网民更挑战说,无线电视台经常搞网上投票,包括《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2013年度香港小姐竞选》由观众投票及评判评分选出三甲;《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经公投选出「劲歌金曲奖」等奖项,难道又是非法?
至于“无用论”,不管是内地官方、官媒或本港建制派人物都反复强调,包括前述的港澳办6月22日声明,就强调民间投票“是无效的”,有本港建制派人物如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王英豪,更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来揶揄这场民间投票。但是,数以十万计参与民间投票的香港市民,难道就不知道这是“无效”的一次投票?到票站的市民接受电视访问,也表示明知很难改变中央的强硬立场,但他们来是要发声和尽自己责任,被访者都是神情凝重,一名女子更在镜头前哭出来。建制派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来奚落民间投票的参与者,反显得自身的势利和短视。而在现代汉语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多用于赞扬人的斗志可嘉,建制派是否错抛了书包?
近日本港一首改编自“Can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歌流行社运界,名为「试问谁人未发声」。现在,不少人已经发声了,但主政者鹰派思维当道,没有丝毫妥协迹象,可以预见,香港社会不会平静。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