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岸關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之後,其實都已經到了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關鍵點,如何建構一個建設性的兩岸關係,不僅是執政者的責任,也是在野政黨的重要課題。當世界都走進「中國」時,偏於臺灣一偊的民主進步黨,如仍不知「政治應與時俱進」的潛規則,將自我限縮在一小茶杯中。玩弄兩手策略,忽悠選民,勢必吞下敗選苦果。如果歷史永遠停格在那漲滿夢想的綠色舊網中,民主進步黨所認同的「人民力量革命」可以一直單純而美好,可惜再崇高夢想,像氣球一樣,帶著大家升空後,終究還是要漸漸回到尋常而現實的地面。
從張志軍旋風式訪臺所遇的多場反對者人數極少上百位數,可知今天的臺灣,主體意識已跨越藍、綠、紅界限,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看法將是影響主流意識的重要因素,對任何一位主政者的政策制定、執行、形成某種牽扯作用。而現在的年青人,無意深陷於恩恩怨怨的歷史糾葛中。他們多是現實的存在主義奉行者,認請兩岸一邊一國的事實,也認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認同中華文化,這些多數年青人的看法,形成了年輕一代的主流意識,形成臺灣未來走向的指針。民進黨若再否定中華文化和中華民國的存在,其支持者將如當年對國民黨獻心,獻力,獻身的老兵,愈來愈少。
2008年5月後,兩岸進入了難得的和平發展時期,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的管道,貿易與人員密切往來,對和平充滿期待。就目前而言,兩岸關係雖然在第一步非敏感議題上進展不錯,而且許多内容也已深深嵌入到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之中,未來民進黨即便上台也很難能立時推翻。
兩岸關係「以和平取代戰爭」的大勢應當已告確立;現在的互動準則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但是,「政治」雖被置於「後/緩/難」的部位,卻是遲早必須面對及處理的問題。
依據新功能主義,功能性的社會文化交流效果,不一定能擴散到政治領域,因此社會文化、經濟這兩項指標的權重總和只占和平指標權重的1/4。從兩岸都主張「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程序,可理解「政治」與「難」的部分才是構成兩岸和平的重要因素。
既然「政治」與「難」的部分是構成兩岸和平的重要因素,卻是「急不得」,兩岸只有先從「等不得」的部份進行合作:一是道德重整,二是環保節能,三是共同紀念中華民族對日抗戰。
中國大陸十年文革浩劫,摧殘了中華文化中最寶貴的道德底線,形成今日「信心、信任、信仰」危機,改革開放後,「拜金主義」盛行。臺灣若干人士將公民權利無限擴張,無視於民主機制、法律責任、道德規範,這些都是傳統道德敗壞所造成的社會危機,間接為兩岸關係形成一道無形的阻礙。道德重整在兩岸已是迫切需要。
面對人未定能勝天的殘酷現實,在經濟掛帥下,兩岸政府對環保節能的推動顯得牛步化。荷蘭等國已開始為民眾安危而行動!兩岸政府是否除經濟,文教議題外,在氣象與環保節能方面攜手合作,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一環!
兩岸政府都強調人材的培養,和接棒人年青化,卻圈住了年青人跨過海峽的腳步,在無法暸解對方的思維,意向,行為下,國共兩黨的未來領導者,又何能共同為兩岸和平而努力。
但願兩岸各政黨對兩岸的「和」真能點滴心頭共酒添,也有揚鞭一指笑談中的氣魄和胸懷,讓世界都聆聽到中華民族的「和平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