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東海問題敏銳時刻,藉口為領海範圍基準點的離島維護與管理,針對158座無名島命名,命名之際將釣魚臺列嶼5個早已有名稱的小島混入其中,是企圍竄改領土歷史,從受託管理變成實際佔有,日本之所以邁出危險的一步,目的在進一步加強對釣魚臺的實際控制,達到向國際社會宣示主權的目的。日本的此一行為,顯然得到美國的默許,符合歐巴馬政府對華「阻擋」策略。
日本的詭計,是以國家私權,加上行政管轄權,僭稱國家主權,一旦得逞,將進一步要求二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扼殺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的海洋經濟資源和必要時封鎖海上通日本的詭計,是以國家私權,加上行政管轄權,僭稱國家主權,一旦得逞,將進一步要求二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扼殺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的海洋經濟資源和必要時封鎖海上通道。
1894年甲午戰後,日本用武力擴張據有台灣,對台灣至琉球間的海島作了詳細調查,將釣魚臺列嶼各島分別寫成「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之後,日本出版的有些地圖又將黃尾嶼寫成「久場島」、赤尾嶼寫成「大正島」,將「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及其周邊小島統稱為「尖閣列島」(釣魚臺列嶼)。日本放送協會(NHK)於八月一日報導,日本政府鑑於中國正加強海洋行動等因素,決定將釣魚島列嶼五座其中兩座島嶼命名為南東小島,其他三座島嶼分別命名為南西小島、東小島、西北西小島。也將明載於地圖、海圖。
釣魚臺列嶼位於臺灣和琉球之間,處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第一綫,在地緣政治上,具有鉅大戰略和軍事價值,是海外進入中國的跳板,如果日本控制了釣魚臺列嶼海域,無異扼住了中國向太平洋縱深地區進出的“咽喉”。這和中國掘起、美國重回太平洋、日本急欲掙脫戰敗的枷鎖等因素有關。日本此招既出,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風雲緊。中、美、日間外交折衝,將是驚濤駭浪,因為中國在對外政策方面,會繼續“低調地”強大起來,使影響力提升,但必要時也會展現力量。中日兩國如果對戰,不僅對兩國,而且會對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帶來鉅大的負面影響。觀諸今日東海情勢,雖在戰爭邊緣“漂浮”,尚不至引起大戰,唯恐引爆小衝突,解放軍習慣以小戰(如中印、中俄、中越衝突)解決領土紛爭。當然無論是南海或東海的紛爭,最終仍需看中美兩國博弈的勝負而定。而今中美間的明爭暗鬥,不是敵對行為的兵戎相見或冷戰,而是競爭者,雖不能合作,卻要共存。
因此,中國的策略是不挑釁、不怕事、不著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挑起隨著這個地位而來的負擔,而是養精蓄銳,按部就班,積極建設中國世紀的來臨。受國際間尊重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表示:21世紀的主旋律是“全球一盤棋,中美大博奕”。李光耀認為中美兩國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競爭將延續到21世紀後中葉。未來二、三十年,中美兩國實力將實現平衡,中國有可能把美國勢力趕出12海浬、甚至是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屆時,中國將成為區域大國。但中美應不致發生軍事衝突,唯一的“危機”是臺灣問題。李認為由於經貿依賴,兩岸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1996年《釣魚台糾紛:美國條約的義務》報告証實美國對中日存在主權糾紛的釣魚臺(日本稱尖閣列島)問題上,只承認日本的行政權(administration ),而非主權(sovereignty)。報告中明示: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沖繩(琉球)歸還日本之前,中華民國向美國提出反對釣魚臺列嶼被納入日本。釣魚臺列嶼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應將釣魚臺列嶼及沖繩(琉球)島切割處理。因此,美國國會批准1972年與日本簽署的《返還冲繩(琉球)協定》時表示:將釣魚臺行政權轉交給日本,不意味著對該島嶼的主權主張有任何傾向。遂引發了四十餘年來的釣魚臺列嶼主權之爭,此項紛爭,將因中美間為了影響力鬥爭產生的衝突「因子」而延續。但會隨兩岸統一而趨單純,因具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開羅宣言」中所明言的中華民國因素或已復不存在。雖然美國依然不會從亞洲撤退,但日益壯大的中國會更鏗鏘有力重新界定週遭區域政治經濟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