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美國科學院士楊薇 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
美國科學院士楊薇 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
作者:馮兆音 | 2014/9/2 14:54:45 | 浏览:2545 | 评论:0
 
美國科學院士楊薇 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
楊薇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女性可以事業、家庭兩不誤。(圖:楊薇提供)
 
華裔生化科學家楊薇對DNA修復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貢獻,去年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讓全美華人引以為傲。然而,實際上她初到美國時只懷揣200美元,生活適應不良終日鬱鬱寡歡。她甚至坦言,最初選擇科學之路一半是由於被「逼上梁山」。楊薇在接受專訪時,講述她的心得體會和人生故事。

楊薇現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深研究員,她別出心裁形容科學家像是抽絲剝繭的偵探,又像玩耍不知疲累的孩子,還像瞄準目標的狙擊手。「我研究蛋白分子,找到病因,從而找出相應的治療方法。」過程有如尋找治病時要瞄準的「靶子」,不僅要知曉相關分子的名稱,更要研究它的功能和纖維結構。

楊薇殷切期望更多年輕人能投身科學界。在她看來,科學家的工作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偵探工作般扣人心弦,循著蛛絲馬跡步步推理,排除不重要因素,篩出關鍵線索,最終找到「犯罪」病因並將其「繩之於法」。她說,若真心熱愛科學研究,工作就會像孩子玩遊戲一樣,從不覺疲累。她已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頭銜,論文頻頻登上世界一流科學雜誌,卻絲毫沒有停步之意,時刻鞭策自己「做出下一個更漂亮的研究」。

楊薇深愛她的事業,但回想她走上科學道路之初,似是先「逆水行舟」,再被「逼上梁山」。

楊薇在「讀書無用論」風行一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中成長,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她,始終堅信「萬般只有讀書高」。在書禁嚴格的年代,她和友人偷偷交換小說閱讀,書中對大學象牙塔的描寫,讓她心馳神往。楊薇堅持讀書學習,在1980年考取復旦大學生物化學系。1983年,當赴美深造機會出現時,她毫不遲疑的就來到美國。

初抵美,她在生活和學習上處處碰壁,一度鬱鬱寡歡。楊薇白天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上課,當時英語未精,在文科選修課上有如鴨子聽雷,在擅長的理科課也來不及記筆記。由於經濟拮据,晚上還要在中國餐館冒著被逮捕遣返的危險打黑工洗盤子。

她感歎,在中國時她隨波逐流,凡事有父母師長安排妥當;在美國卻不得不破釜沉舟。眼看學生簽證限期將至,又未有心儀工作,楊薇申請獎學金繼續深造,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與生化結下畢生之緣。

她評價美國教育賦予她開放、自由、獨立的精神;中國教育則打下扎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共產主義教育教會她分享,文化大革命時代和美國強調創新的教育合力影響她在科學上「造反」。

在楊薇看來,新一代留美中國青年研究員傳承華人刻苦鑽研精神,卻缺少科學造反精神和集體意識。有的年輕人眼界、思路窄,導師指到哪才做哪;有疑問寧願掏出手機查Google,都不願尋求團隊幫助。

她目前的日常工作是指導學生、繼續個人研究和撰寫論文、出席學術會議,但也毫不耽誤周末與朋友相約爬山,假期與丈夫環遊世界。她說,對於科學家來說,每人都是自己的老闆,為自己負責,掌握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