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形象由“三刀”变“三师”“三家”
中国《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显示,目前在美国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有240万。美国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1/3出生于外国,其中约21%是华裔。中国为加拿大最大国际移民来源国,在欧洲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也在增加,并且集中在就业、教育和商业较为活跃的地区。
根据调查,近70%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企业工作,行业分布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为主,19%在教育机构工作。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也开始向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行业分散,大量跨行业专业人士也开始出现。
蓝皮书显示,大部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认同与中国的联系,也认可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超半数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认为自己得到了国内支持。蓝皮书认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人数规模将不断增长,知识和专业化层次将不断提高,将成为华人精英中的重要群体。
长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形象是‘三刀’(菜刀、剪刀、剃刀),如今他们的整体专业形象是‘三师’(工程师、医师、会计师)和‘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
海外人才渴望回国工作
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正在崛起,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海外华人群体,他们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科技变革的引领者,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也是中国宝贵的‘海外人才库’和‘战略资源库’。
在该群体中,思念祖国,想要回国投资、工作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同时,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各地引进外来人才的想法也日益迫切。
不过,报告称,中国的发展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海外专业人士,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华人华侨专业人士回流存在现实壁垒。
报告称,1990年,中国的“移民赤字”约为371万,到2013年则达到849.4万。国际移民的大量外流使中国的人才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国服务面临一些问题
该报告还指出,由于对国内市场、科技水平、法律法规等缺乏了解,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为国服务面临一系列问题。据调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对国内的引才计划或规划并不太熟悉。调查者中,22.2%的人表示了解正在实施的“千人计划”,有15.2%的人表示了解“青年千人计划”,另有12.3%的人了解“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他计划如“春晖计划”“外专青年计划”“111计划”等,了解者均不足10%。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完善出入境相关规定,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与国内沟通,建立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为国服务的系列计划,整合与侨务有关的政府部门力量,搭建信息平台,支持国内机构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合作,创造相应的市场环境,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新就业。
蓝皮书建议发放免签“华裔卡”
蓝皮书除总结归纳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情况外,还对充分发挥这些人士作用提出建议,其中一项是“区别外国人中的华人与其他外国人”。采取这项针对性措施将使外国人中的华人能比其他外国人更便捷地入境、居留和出境。例如,针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发放10年长期签证,或者扩大绿卡发放范围,可以考虑凡是在海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原籍中国的人士都可以申请绿卡或者可以考虑凡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出国的原中国公民都可以获得绿卡等。还有一项建议是,争取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可以享受港澳台同胞的免签待遇,或发放免签“侨胞证”、“华裔卡”或“居留证”。蓝皮书还提到,为华侨华人争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增设探亲免签制度等。
中国要有从利用外资到利用外才的人才引进战略。中国需要从过去30年主要依靠海外华侨华人吸引外资参与中国建设转型到未来30年重点依靠他们吸引“外才”来华参与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