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2014/9/6 1:01:49 | 浏览:3081 | 评论:0


最早听说骨传导技术是在Jawbone的第一代蓝牙耳机上,当时听说这是一项军用技术的时候就觉得好高端。不过,运用在蓝牙耳机上的骨传导只是辅助麦克风功能,主要是为了降噪而存在。最近AfterShokz推出了一款骨传导扬声器的蓝牙运动耳机Bluez2在中国正式上市,作为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对这种高科技运动产品自然有着很大的兴趣。使用了几天之后最深刻的感觉是:很有意思,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你。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骨传导耳机与普通蓝牙耳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声音单元不需要放在耳朵中,而是通过颅骨的震动来将声音传入耳朵。好处有两点,第一是减少了对耳朵的损害,无论是耳机还是耳塞,都相当于将耳朵放置于封闭的环境内来,世界卫生组织证明,有30%的人会由于长期使用耳机而造成听力下降;第二个好处是保证了耳朵对外部环境声音的捕捉,由于通过颅骨传导,耳朵还可以用来听声音,除了音乐,还能听到熟人的召唤和来自后方的汽车。所以骨传导技术在很多年前就被用在军事上,在战场的环境中对于声音准确的捕捉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判断都是决定士兵生命的关键。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如果说使用体验,脑海中无论如何都摆脱不开“振动”这个词:Bluez 2的佩戴方式类似与一般的运动耳机无异,发声单元位置贴在耳朵前面,当播放音乐的时候发声单元会产生振动来通过颅骨传播。不过由于声音的属性,音量越大振动越强,而且低频的振动强度会高于中频和高频。所以当在用Bluez 2听音乐的时候会感觉好像佩戴了一个振动按摩器一样。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可能五秒之后就摘下来了,因为振动耳朵发痒。不过要是适应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可以习惯这种感觉,甚至会爱上也说不准。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骨传导耳机Bluez 2试玩 - 很有趣,但未必适合你

另外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漏音。虽然Bluez 2宣称用了名为“漏音屠龙”的技术来减少了70%的漏音,但是听上去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声音漏了出来。基本上身边一米内的人听到的声音与佩戴用户听到的声音是差不多的,而且由于骨传导的技术设计,耳朵处于开放的状态,所以想要获得比较清晰的声音就得比一般耳机更为加大音量,结果就是“振动的快感”和“外放的体验”双双加倍。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Bluez 2在使用场景上还是有它有趣的地方。我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佩戴它真的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周围或者身后有车辆经过而自己完全不知道。因为大多数人运动的时候对于音质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希望有喜欢的音乐来缓解运动的枯燥无聊。另外佩戴Bluez 2的时候也不会影响与别人的对话,你可以像背景音乐一样忽略耳机里面传出的声音,当然先决条件是别让人家听见你的耳机里传来巨大的声音。另外Bluez 2采用了专业的防汗水设计,除了防水之外也能避免大运动之后出汗对耳机的腐蚀。而且论佩戴方式,抛开振动不提舒适感还是很不错的,不会给耳朵造成多大的负担,但如果你是眼镜佩戴者,可能就需要单独购买专用的配件了。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278]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435]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804]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781]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993]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924]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919]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911]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53]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48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