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个十分恋家的人。虽然毛泽东也提倡父慈子孝,提出建立模范家庭,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但,毛泽东是在不断地失去亲人的过程中走完他的革命征程的,毛泽东的一生尤其是晚年终究是孤独的。
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2011年曾在共识网刊文称,在世人认为最可爱最温暖的家庭生活中,毛泽东有过丰富的感情,对第一任妻子杨开慧写出了“泪飞顿作倾盆雨”的哀情。但是,第二任妻子贺子珍,虽然共同度过井冈山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胜利后却只能独居上海,不准与毛见面。江青在文革中不可一世地在政治舞台上尽情扮演毛泽东的战友和旗手角色,不过她早已不能尽妻子义务,因为,毛泽东与江青早已分居,大床上放满了线装本古书。毛泽东的女儿,也不能经常看他。总之,毛泽东没有常人的天伦之乐,他在家庭生活中是孤独的失败者。
据《毛泽东家风》一书介绍,在建国后的很长时间里,家庭给了毛泽东温暖,孩子们给毛泽东带来了欢乐。但是到了晚年,毛泽东身体衰老,疾病缠身。孩子们也不在他身边,他们都各自生活,而且进出中南海也很不方便。江青要见他,必须事先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人提出申请,得到毛泽东同意方可。两人很少见面。有时,他也抱怨江青不疼顾、不体谅他。毛泽东只能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朝夕为伴。“紫禁城”里的毛泽东依旧惦记着儿女们,儿女们也思念着他。1971年,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后病倒。李敏赶忙来到中南海游泳池,一进家门,就疾步走到毛泽东床前,忍泪轻声呼唤:“爸爸,我来看您来了。”
与现在许多“空巢”的老人家庭一样,毛泽东的内心十分孤独、寂寞。也正是在此期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令中国倒退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在生命接近尽头时,要身边的小护士孟庆云读《恨赋》、《别赋》和《枯树赋》,沉浸于“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桂河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情中,老泪纵横,心境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