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改写人类照明技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但当时科学家多次尝试研发蓝光LED均无功而还,不少人更因此气馁而放弃。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名城大学终身教授赤崎勇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当时经常有人对他说蓝光LED不会在20世纪开花结果,“不过我从没这样认为,我只是从事想做的事。”
赤崎对获奖感到无比荣幸,又感谢松下电器研究所、名古屋大学和名城大学的同僚,认为自己不是单独达成这项成就。他又寄语新一代科学研究员选择研究题材时,不应只追随潮流,而是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样即使短期内没有成果,也不会轻言放弃。
中村修二毕业后曾进入日亚化学工业公司任职,其间成功开发蓝光LED而声名大噪,被誉为“蓝光LED之父”。他6日发表声明称,“看到自己的LED照明梦想成真感到十分满足”,希望LED节能灯泡能有助减少能源使用和降低全球各地的照明成本,又称接到得奖电话时感到难以置信。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成員戴辛(Per Delsing)在記者會上表示:「紅色與綠色發光二極體已伴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但一直無法產生藍色光源。拜藍色發光二極體之賜,我們如今才能擁有節能且壽命長的白色光源。」
英國物理學會(Institute of Physics)會長桑德斯(Frances Saunders)說,這項改變為大幅節能帶來可能性。她表示:「全球20%的電力用於照明,經過計算,合理使用LED燈,可望將這項數據降至4%。赤崎勇、中村修二和天野浩的研究讓一切變得可能,這項殊榮是為表彰他們的貢獻。」
若沒有藍光LED,就沒有色彩鮮豔明亮的電視、平板、手機螢幕,現場演唱會和球賽的大型轉播螢幕也將呈現怪異顏色,人類則繼續花大量的錢和能源在照明上。藍光LED的出現,不僅讓上述科技夢想成真,甚至能做得更多;不僅使長期黑暗的非洲大陸擁有光明,還是人類節能減碳、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
事實上,諾貝爾獎頒給「藍光」LED,而不是其他色光,正是因為藍光LED是組成「可用來照明、取代燈泡的白光LED」最後一片拼圖。
白光得由紅、綠、藍三原光組成;紅光LED是人類早就發展成熟、亮度足夠,綠光LED雖沒那麼亮,但差強人意,唯獨藍光LED受材料限制,亮度一直相當微弱,因此根本湊不出足夠亮的白光。
在1960年代前最可能做高亮度藍光LED的材料氮化鎵,結構缺陷難以改善,因此泰半科學家認為,LED頂多用在開關指示燈,不能照明;直到這次三位得主中村修二、赤崎勇和天野浩在結構改良上有重大突破,才大幅提高藍光LED的亮度,進而做出白光LED。
如今白光LED已成照明主流,LED是冷光源,不像傳統燈泡會發熱,因此效率更好、更省能源;施以同樣電能,LED的亮度是傳統燈泡的五倍多,且壽命長又耐摔。
以往全世界照明耗電占總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現在LED大量取代傳統照明,面對人類現最大的敵人「氣候變遷」,若沒有藍光LED,節能減碳的目標將難以達成,諾貝爾獎殊榮頒給藍光LED,實至名歸。
諾獎得主 東灣創辦LED公司
中村修二7日在聖他芭芭拉大學展示他發明的藍光二極管,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白色光源。(美聯社)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三位日本科學家獲得,他們於1993年發明藍光發光二極管,導致近年普遍流行的白光節能燈泡。得主之一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在1993年發明「藍光二極管」之後來了加州,到聖他芭芭拉加大當教授,後來還在東灣佛利蒙創辦了一家LED 節能公司「Soraa」。
中村修二7日在聖他芭芭拉加大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當眾展示他發明的藍光二極管,以及因此而造成的白色光源。
藍光發明之前,人類已有紅光和綠光數十年,但就是沒有藍光;中村修二於1993年,在另兩名日本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之上,成功以氮化鎵(gallium nitride)製成藍色二極管。
有了藍光,現在流行的白光節能燈泡(white LED bulbs )終於可在紅、綠和藍三種基本光結合下而製造出來。
中村修二當年是在日本進行有關研究,之後他就移居加州,並且在聖他芭芭拉加大執教。
矽谷著名的創投家柯斯拉(Vinod Khosla)知道了中村修二的發明,因此向他提議設立一家LED公司,Soraa因此於2008年誕生;除了中村,這家公司的共同創辦人還有聖他芭芭拉加大另外兩名教授。
Soraa的執行長柏克(Jeff Parker)周二說,Soraa得以成立,以及能夠向節能工業推進,主要是因為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