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超英赶美”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当年毛泽东提出后,引发了“大跃进”的全民疯狂,留下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改革开放后,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更是不谈这个话题了。没有想到,中国何时超美,在西方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不知多少次了,西方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在预测,中国经济要多少年就能超过美国。今天,IMF突然告诉人们,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当然,IMF采纳的标准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也就是不按货币的汇率,而是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衡量。对此消息,当然可以高兴一阵。因为,购买力平价也是一种国际认可的经济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它至少有如下意义:其一,反映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同样用购买力平价估算,在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而如今已经接近或超过。可见中国经济如同一列高速动车,行驶在快速轨道上。而美国,一方面是作为成熟的经济体,基数大而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重创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据估算,2007年到2014年间,包括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9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其二,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也就是通常说的“国富”了。仅就外汇储备而言,中国就有3.7万亿美元。国富是国强的基础。国家的形象、行为方式都不一样。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世界可以看到,中国在外交方面更有进取,更加积极。国际政治从来是以经济为后盾的。有了经济后盾,说话有了底气,办事有了能力。可以看到,中国大手笔地在非洲,在南美展开经济合作。
但是,如果以汇率为标准,中国的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同样是IMF的数据显示,美国2012年的GDP为16.2万亿美元,几乎是中国8.2万亿美元的两倍。尽管中国的增长速度更快,但中国仍然不会在下一个十年后半期之前赶超美国,除非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
更重要的是,国富不一定等于民富。大家都知道,多大的数据,给13亿人一除就变小了。经济规模也是一样。即便是按购买力平价,由于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美国的人均收入就是中国的4倍多。以汇率来衡量的话,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7倍多。因此,中国人更看重的,应是民富。
民富一是民众富了,二是民企强了。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世界已经惊奇地看到了荷包鼓起了的中国民众,到海外旅游购物、大把花钱,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标签。但其中有一个被IMF忽略的现象是,人民币其实是国内贬值,国外升值。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钱越来越不值钱,但由于人民币升值,推动中国人蜂拥到美国和西方国家来抢购便宜货。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住房难、升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甚至是死了安葬难。难字的背后其实就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如统计数字那样光鲜。
以购房为例,即使以美国目前高企的房价,住房的价格基本为家庭年收入的5倍左右,即使在大城市房价是其收入的不到10倍,而在中国的大城市,靠自己的收入,不吃不喝几十年也难买到房子,而且是没有永久产权的公寓房。这才是两国民生的实际差距,也是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差距。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能说,我们比美国人更容易解决住房、升学、看病、养老等问题,再来庆祝“超美”也不迟。
从企业角度看也是如此,中国目前企业还是“国字”号老大,这也是国富而非民富。当然,我们也看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民企在壮大。在新经济面前,美中的起点相差无几,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企,就有了一个历史性的后发制人的机会。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最新和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我们期待,中国再出现几十家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中国经济才可以说真正强大了。
《韩非子》上说,“圣人之治,藏于民,不藏于府库”,道理就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