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13亿中国人的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美国。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站在两大阵营斗争的前列,美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美帝国主义”,是“腐朽资本主义”的代表者,中国人在集会时高举铁拳,呼喊的口号也大多是“打倒美帝”!
到了7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帝”变成了“霸权主义”和“超级大国”。由于中苏交恶,意识形态因素有所淡化,中国人的口号中鲜见“打倒美帝”的字眼,但依然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同时也开启了中美和解与合作的进程。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也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邓小平说,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了(某位访美陪同人员的回忆),所以美国成为中国的重要伙伴,由此也带动了一大批国家争先恐后与中国改善关系。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人们熟知的那一年。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制裁,中国人这才知道光靠经济上的往来,并不能使中美关系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美国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随后的那些年,从“炸馆”、“撞机”到售台武器和接待李登辉访美,中国人对美国的愤怒情绪也不断上升,中美关系虽未破裂,但却是麻烦不断,一路踉踉跄跄地走来。
最近这几年,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和公开在钓鱼岛争端中为日本站台,并且在西藏、新疆问题上同情和支持民族分裂势力,近期又暗中鼓动香港动乱,这使中国人从愤怒情绪中又增加了几分警觉,也不能不质问:美国究竟要干什么?
尽管几十年来中美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但中国依然重视与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这并非是巨额美债的牵扯和彼此在经济上已密不可分,而是中国以理性思维和长远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因而也提出了建立中美间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
面对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有两类中国人并不需要做出费心的选择,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无非就是“天堂”和“地狱”之别。
对于那些急于移民到美国的群体来说,美国就是他们最好的“福地”和“庇护所”,因而他们向往美国。但对于那些思维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的群体来说,美国就是“敌人”,因而在他们的战略形势分析中,开篇自然少不了这句话: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笔者并不属于这两类人。在我的心目中,相对于日本而言,对美国有愤恨却无仇恨;相对于俄罗斯而言,主张“近俄防美”更多的不是出自于感情,而是来源于理智。
多年前,笔者曾经到过美国,亲眼看到了那里的物质文明,感受到这个超级大国的强大和辉煌。我也曾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亲身体验了美国的文化。在离开美国的告别宴会上,我对在场的美国议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单独和美国人交往,我感到随意和亲切,但美国的外交政策却很难让人感到有亲和力,你们的对华政策也很难让人真正相信美国是中国的朋友。
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和情感,也许并非笔者独有,其他与美国人打过交道的中国人也许同样存在。中美远隔浩瀚的太平洋,历史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战略思维都有很大不同,但中国人判断谁是自己的朋友,其实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尊重维护还是刻意损害中国的利益。
日本侵略奴役中国八年之久,沙皇俄国侵吞过中国大片土地,这些痛苦的历史记忆,不会轻易的从中国人的头脑中抹去,但美国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中美两次结盟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美国虽然没有奴役过中国人(早期美国的华人劳工除外),没有占领过中国的土地,但南沙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始作俑者却又是美国,也很难说美国如此而为究竟有何用心。即便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可现实中的美国又实实在在的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给中国造成不少麻烦。
台湾问题和西藏、新疆问题,包括现在的香港问题也是如此,美国不仅是添乱,而且也决不能排除是另有图谋。这些决不能简单地从“传统关系”抑或“价值观念”的因素来加以解释,美国决策层内想制衡中国甚至搞乱中国者,应该是不乏其人。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国人,虽然重视中美关系,也希望搞好中美关系,但严酷的现实又提醒我们对美国不能不防,不能不进行必要的反制和斗争。
中国是美国所制造的诸多麻烦的受害者,相反却不是美国麻烦的制造者,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是美国对不起中国,这种看法无疑是客观的,也完全符合中美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实际情况。
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是否会关注和重视中国人对他们的认知和看法,是否会以实际行动改变他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真心实意的来构建中美两国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对美国将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如果美国继续我行我素,根本不关心、不考虑中国人的实际感受,在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依然像现在这样一意孤行,那么他们所公开表示的所谓“不寻求遏制中国”、“重视中美关系”等说词,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一种“美丽的谎言”,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将会是啥样,美国自己也能想象得到。
朝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段时间以来,有关朝鲜的新闻充斥媒体,各种猜测也是满天飞。人们不禁要问:朝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其实,朝鲜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要说有事,无非是金正恩的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公开露面,朝鲜官方对此也已做出公开说明,迄今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朝鲜政局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尽管如此,海外媒体却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推测。
比如,朝鲜“二号”、“三号”人物出席亚运会闭幕式,并与韩方举行高层会谈,有分析认为这种动向表明金正恩已经被“架空”,朝鲜将按照这些“实权人物”的想法来推进南北统一。
又比如,在朝韩高层进行接触后不久,双方在海上却突然爆发武装冲突,有分析认为这种举动显示朝鲜内部有一股“强大力量”(可能是指军方),企图阻止南北关系的改善,因而不惜挑起海上冲突。
除此之外,还有分析认为金正恩不露面是一种“外交策略”,是想借此来缓解外界对朝鲜核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压力,金正恩患病只是一种“借口”。
更离奇的是,居然有分析认为现在朝鲜是金正恩的妹妹在“代为”执掌权力,似乎日后如有不测,朝鲜新领导人非她莫属。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上述分析都指向了一个结论:朝鲜近期会有“大事发生”,这让人们的神经不能不绷紧起来。
什么叫“杞人忧天”?什么叫“唯恐天下不乱”?看过上述分析和推测,你就会有一个直接的感觉,这究竟是一种哗众取宠还是别有用心的“舆论战”,人们自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实,朝鲜的政治“动荡期”早已过去,无论外人是否喜欢,金正恩对朝鲜政权的掌控已经非常稳固,无论他露面还是不露面,都不会发生“大权旁落”的局面,更不需要任何人“代替”他去执掌政权。
当然,围绕朝鲜政局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也并非没有原因。朝鲜现行的政治体制,虽然为朝鲜人民所认可,但也并非没有弊端。正如邓小平当年所言,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和某一个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是很不稳固的事情(大意如此),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时下朝鲜也在经历相似的过程。
尽管如此,保持朝鲜的政治稳定,这是中国所希望的,同时也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关注朝鲜的政局发展,这反映了人们对朝鲜的关心和重视,但立场和态度很重要,分析也需要客观和公正,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甚至别有用心的推测,还是要有所鉴别为好,不要落入了别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