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国内动态
关键字  范围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2014/10/14 9:29:00 | 浏览:3089 | 评论:0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NO.17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目录

专刊:中国国际合作新进展

合作研究

中美专家合作发现一种脑瘤特异的基因突变

中加合作促进艾滋病防控

中澳科学家开发出处置工业污染物的新工艺

中英科学家在石墨烯研究方面获突破

建立共同合作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在京揭牌

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克罗地亚揭牌

-加企业创新中心揭牌

参加大科学项目

曹健林副部长会见SKAO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

曹部长会见ITER组织本岛修总干事一行

交流活动

2014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在青岛举行

第三届中加技术转移与合作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深化双边合作

中国-以色列深化科技合作

国家遥感中心与诺丁汉大学签署空间技术应用方面合作协议备忘录

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签署关于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的协议

中英两国深化能源合作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合作研究

中美专家合作发现一种脑瘤特异的基因突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与美国杜克大学阎海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中特异的基因突变。这项研究成果6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   

在两位教授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发现脑干胶质瘤中特异的PPM1D基因发生了突变。张力伟教授认为,PPM1D突变不仅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能阻止癌细胞的灭亡。因此阻断该突变功能,有可能阻止肿瘤细胞生长。这为开发脑干胶质瘤新型靶点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还使得脑干胶质瘤分型方法有望由影像学分型向基因分型过渡,并可尝试在分子病理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中加合作促进艾滋病防控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该机构所属的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艾滋病卓越中心于20141月开展合作,在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实施“扩大检测、扩大治疗”策略。该策略已被世界多国证明在降低新发感染和降低死亡方面行之有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艾滋病卓越中心一直致力于 “扩大检测、扩大治疗”防治策略的研究和推动工作。该中心国际知名专家胡尼奥·蒙泰勒博士是这一策略的创始人及推动者,自1996年就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实践该防治策略。长期以来,蒙泰勒博士对中国艾滋病防治非常关心,多次来华给予悉心的现场指导。    

这次双方签订了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强两个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艾滋病科学研究与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联合攻克艾滋病防治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据知中国自2013年以来,已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探索实施“扩大检测、扩大治疗”的策略。

 

 

中澳科学家开发出处置工业污染物的新工艺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领导的团队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逯高清(Max Lu)、王连洲团队合作,在分解硫化氢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可将工业污染物硫化氢分解为硫和氢。

硫化氢作为一种有毒的化学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天然气中),也产生于大规模的石油加氢精制过程中。大连化物所于2009年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以硫化氢作为原料可以高效制氢。此后,该所与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工艺,实现用光电催化-化学耦合方法分解硫化氢,同时得到氢气和硫。实验表明,该工艺过程可以实现硫化氢的连续高效转化。

 

 

 

中英科学家在石墨烯研究方面获突破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消息,该校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吴恒安教授和王奉超博士,与诺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筛选离子的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他们最新的合作研究显示,水环境中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与水相互作用后,形成约0.9纳米宽的毛细通道,允许直径小于0.9纳米的离子或分子快速通过,而直径大于0.9纳米的离子被完全阻隔。该筛选效应不仅对离子尺寸要求非常精准,而且比传统的浓度扩散快上千倍。   

《科学》所作的评述认为,该发现意味着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海水淡化与净化、传感技术及能源转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立共同合作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在京揭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设立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签署了关于在北京设立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的协议。协议签署后,博科娃女士与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两位名誉主席宋健、徐匡迪和院长周济共同为新成立的中心揭牌。    

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国际性、综合性的工程科学与应用技术知识中心。其建设目标是联合全球的工程科技机构,综合运用各类工程科技数字资源,建立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和协同服务环境,通过专业知识服务系统,面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咨询、科研、教育等知识服务。  

(来源:科技日报,201463日)

 

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克罗地亚揭牌

2014524日,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国家公园举行了揭牌仪式。其间正在克罗地亚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仪式并致辞。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克罗地亚科学教育体育部部长热利科·约万诺维奇为中心揭牌。

这个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普利特维采国家公园共同在克罗地亚成立的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在中克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由双方研究机构搭建的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双方以中国九寨沟和克罗地亚普利维采国家公园两个姐妹世界自然遗产地区为纽带,以生态保护研究为切入点,将在钙华景观、水资源、可持续旅游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加企业创新中心揭牌

2014415日,中国-加拿大企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举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嘉宁参赞、北京市科委朱世龙副主任、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馆杨少军参赞、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厅代表Sandy He-Easton以及两国企业代表作为揭牌嘉宾出席了仪式。   

-加企业创新中心,是2013109日在多伦多举行的加拿大安省-中国技术转移与科研合作论坛上,由中国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与加拿大安省卓越中心(OCE)签约共建的,当时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与加拿大安省研究与创新厅厅长莫伟力见证了这次签约。

-加企业创新中心将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中加两国提供人才、技术、资本和项目合作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对接服务,助推中加两国企业的跨境合作,加速成长,从本土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提升与发展。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参加大科学项目

曹健林副部长会见SKAO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

2014521日,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会见来访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组织(SKAO)菲利普·戴蒙德总干事一行,就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曹健林副部长对SKA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SKAO所做的努力予以肯定,希望SKAO继续保持与各成员国的密切沟通,在充分了解成员国诉求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立场形成合力共同推动SKA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菲利普·戴蒙德总干事表示,一年多来中方积极参与了SKA的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产业界的技术和工程能力得到了SKA各方的高度评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家遥感中心官员参加了会见。   

在华访问期间,菲利普·戴蒙德总干事一行与中方代表举行了中国加入SKA-1的非正式谈判,标志着SKAO谈判拉开了序幕。总干事一行还与SKA相关领域的中国专家会面,就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并赴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ITER)执行中心考察交流国际大科学工程管理的经验。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曹部长会见ITER组织本岛修总干事一行

201435日,曹健林副部长会见ITER组织总干事本岛修先生一行,就ITER计划执行进展和相关事宜交换意见。

本岛修总干事首先向曹副部长及与会人员通报了2ITER特别理事会会议情况,以及会后ITER组织在落实会议要求和建议方面所做的工作。曹副部长队对ITER团队的工作表示赞赏,同时表达了中方对工程建造、组织管理和七方协同合作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本岛修总干事一行访华期间,曾在北京与ITER中心员工会面,介绍工作进展,并就ITER组织管理和中方采购包制造任务执行进展与中心负责人交换意见。在访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时,总干事一行听取了该集团公司关于核能开发战略及参与ITER计划的介绍。

此后,总干事一行赴西安、南通等地访问,先后考察了承担的ITER超导磁体股线制造任务的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ITER超导磁体股线电镀任务的南通申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相关工艺和技术,对中方企业执行ITER计划任务的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表示满意。

                                     

 

交流活动

2014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在青岛举行

63-5日,由科技部、青岛市人民政府,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联盟)主办的2014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在青岛成功举行。来自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青岛市政府、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双方学术机构和国际合作机构、以及俄罗斯驻华使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活动。   

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是2013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倡议举办的重大交流活动,对增进两国青年一代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将于2014年至2015年互办这项活动。   

这次举办的“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活动,共吸引了中俄双方29所高校150余位专家和学者与会,中方院校11所,提交论文摘要75篇,俄方院校18所,提交论文摘要66篇。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材料及新加工技术的发展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第三届中加技术转移与合作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63日,由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厅合作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加拿大(安大略省)技术转移与研发合作论坛在多伦多隆重开幕。来自双方政府部门、科学界、企业界和投资方的代表约300人出席了论坛。   

中国驻多伦多吴冬梅代总领事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安大略省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信息通信与多媒体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而中国在高技术产业化、投资环境以及市场发展方面有良好表现,双方在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性。通过举办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论坛,双方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中获益。

来自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厅、中国地方政府及西安大略大学的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言,就推动双边就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表达看法。双方政府、大学、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圆桌论坛,对技术转移和风险投资的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来源:科技部,201463日)

 

深化双边合作

中国-以色列深化科技合作

5月中旬,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接受科技日报采访,谈中国-以色列的科技合作。

19932月,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正式开启了中以科技合作的序幕。20105月,为促进两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合作,双方政府又签署了《关于促进产业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20135月,中国科技部与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签订了《关于农业研究发展创新合作的协议》,重点支持中以农业科技合作。上述三个协定和协议成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框架。

靳指出,22年来,中以科技合作关系发展顺利,特别是2010年以来,合作规模迅速扩大。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产业技术合作、农业合作及地区合作四个方面。   

中国科技部和以色列科技与空间部于1995年设立“中以科学与战略研究开发基金”,资助双方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截至目前,共支持了五批29个联合研究项目。联合研究的领域涉及新材料、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水处理、纳米材料等。

第二,2012年科技部与以色列经济部于启动了联合资助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积极推动共建中以产业创新园。通过技术转移、科技孵化器、金融服务等支持企业发展。

第三,基于20135月签署的农业合作文件,双方将在可持续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传统及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奶牛养殖与奶品技术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近年来,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和深圳等省市先后与以色列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产业合作。如江苏省与以色列经济部从2008年开始联合设立了专项资金,已共同资助了近40个项目。天津、四川等省市设立了中以合作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基金。

靳表示,未来双方政府部门将加强协调合作,把研究与创新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国家遥感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

签署空间技术应用方面合作协议备忘录

2014423日,中国国家遥感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署了《国家遥感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协议备忘录》,以发展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球观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合作。这项合作得到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英国大学与科技部、英国驻华使馆的鼓励和推动,将成为中-英政府间研究创新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务实合作。在英国驻华使馆的组织下,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英国驻华使馆吴思田大使见证双方签约,并就有关合作议题与国家遥感中心的两位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组织协调两国相关单位,利用各自研究成果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双方将在导航与定位服务、大型基础设施变形监测、精细农业等领域推动实施合作研究示范项目并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签署关于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的协议

2014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证下,科技部部长万钢与德国联邦教研部代表于328日在柏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关于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的联合意向声明》。双方将依托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作为面向中德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推动清洁水领域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技部与联邦教研部将通过支持联合研究,推动双边科技合作。

 

 

中英两国深化能源合作

20143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在伦敦签署了一项新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未来的三年里分别投入1000万英镑的资金,约合每年660万英镑,为两国发展低碳制造工艺与技术、低碳城市以及近海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英国气候变化国务大臣格雷戈·巴克对签署这项计划表示欢迎,他说:“投资创新与科学对英、中两国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实现排放目标并推动经济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英国,我们确保每年的科技预算达到46亿英镑,已经投资2900万英镑用于英、中两国的研究合作项目。”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NO.16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目录

习近平主席谈科技创新

科技部等15部门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

中国的技术创新成就

1 中国的高速铁路装备

2 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3 中国特大电网的系统控制技术

4 中国企业开发的光刻机

5 中国的首台4500米遥控潜水器

6 中国开发的海水淡化装置

中国科技部通讯 No. 16 & No. 17

 

习近平主席谈科技创新

523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考察期间,先后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试验区、企业、科研基地等的发展情况。

习主席在调研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发展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在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这个重要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上海市工作汇报,对上海发展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给予肯定。

 

 

科技部等15部门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

59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等15个部门和单位在京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部际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总结2013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工作并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

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政府部门促进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99家、55家和300家。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比例分别达52.3%38.7%40%以上。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总支出达76%以上,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占国内总量的54.9%

二是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健全。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聚集了5000多家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等,促进了科技成果和人才向企业集聚。

三是企业主导科技产业化成效突出,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3年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国家高新区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服务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协同创新联盟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四是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的机制初步建立。政府推动建立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达到412个,引导地方建立了一批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搭建了科技资源和企业需求对接的信息服务平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10所高校开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试点,为企业服务47万多家次。

五是重点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创新环境逐步优化。政府通过金融措施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全国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30多家、科技支行60多家和一批科技担保公司,设立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到254亿元。

 2014年,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联动和协作,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政策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中国的技术创新成就

1 中国的高速铁路装备

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该项目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已成为我国京沪、京广等主要高铁线路的主力装备,并已实现安全运营超过4亿公里。  

该项目是科技部和原铁道部共同签署并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依托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自主研制运行速度350公里的中国高速列车,建立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高速列车装备与创新能力体系。   

该项目共设置了10个课题,包含了高速列车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及运输组织系统。项目自20082月启动以来,在科技部和原铁道部的共同支持下,以中国10家核心企业为创新主体,68名院士、500多名教授参与,25家重点高校、11家科研院所、5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紧密合作,形成了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用户企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联合团队”。

20108月,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率先研制成功了被誉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产品——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实现了系统集成、轻量化车体、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同年12月,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试验中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成功搭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列车技术平台,形成了多方参与创新的运作管理机制,建立了包含设计、制造、检测评估、运营维护等环节的高速列车技术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覆盖高铁工程技术领域的多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建成了涵盖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仿真平台和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了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高铁产业链。   

截至2013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占全球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的50%。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最复杂的高铁运行环境和最庞大的高铁乘客数量。目前,中国已研发了29个品种高速动车组产品,涵盖时速20038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不同运用环境的动车组谱系化产品。

 

 

2 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20141月,中国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核电系统的初步设计,通过国家能源局审查,其总体技术方案、技术指标和主要参数得到国家认可,中国品牌三代核电技术就此起步。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核技)负责人介绍,作为核电国家品牌,CAP1400是该公司结合中国核电研发设计和建设运行经验,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AP1000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C代表中国,AP1400是指在美国AP1000电功率1000兆瓦(100万千瓦)基础上增加到1400兆瓦(140万千瓦),而其实际电功率超过15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沿用了AP1000先进的非能动安全理念,不依赖外部电源,能确保在极端事故条件下反应堆安全、余热导出及堆芯衰变热安全排出,事故发生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相容性有了进一步提升,满足世界最新核安全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后529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宣布,从三代核电AP1000落地中国,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电设备的开发,一个面向全球、中外共享的AP/CAP三代核电供应链体系已经形成。其中,中方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形成了年产6-8台套的AP/CAP核电设备供应能力。

王炳华介绍,上届杭州年会以来,AP/CAP合格供应商从57家增加到109家,其中不仅有中方企业,也有外方企业;不仅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各方将按照AP/CAP技术要求和ASME等先进国际标准,不断实现设备研发制造的突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根据世界核能协会预测,到2030年,国际核电市场将新增160台左右机组,新增投资达15000亿美元。目前,英国、南非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AP1000CAP1400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合作意愿。

 

 

3 中国特大电网的系统控制技术

 国际特大电网运行组织(VLPGO)将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的电网称为特大电网。目前,中国电网已成为世界上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用电量最大、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多、交直流混联的特大电网。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1.45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7600万千瓦。中国电网与美国、欧洲电网一起,成为全球最大的三大电网。    

特大电网的特点是覆盖多个区域,由多个调度机构共同完成运行控制,全网调度控制协同运行。     

20045月,由国网公司、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等联合产学研等40多家单位,组成团队联合攻关。项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1亿元,开展了4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复杂大电网的安全运行;特大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标准统一的一体化平台。   

研发工作开发了多级调度协同的大电网实时监控、综合智能告警和安全控制技术,实现了国家电网500kV及以上电网故障的实时告警,解决了特大电网运行中多级调度协调控制和故障联合处置的技术难题。  

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发了基于国产软硬设备的复合国家四级安全保护要求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构建了省级以上分组分布式备调体系,有效提高了电网调度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集团式网络攻击的能力。    

参与单位提出并形成IEC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7项、企业标准24项、国际专利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35篇。该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其关键技术获20112012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发明奖。    

2009年,特大电网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完成项目研发并投入运行,随后在国家电网省级以上调度控制中心全面推广应用。截至2013年年底,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32个省级以上调度和57个地级调度,覆盖了全部等级保护四级系统,有效地支持了国家特大电网的合理调度和安全运行。   

 

 

4 中国企业开发的光刻机

20023月,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作为一个综合集成平台,把产学研资源汇聚起来,开展了光刻机的前期研究开发工作。  

2009年,开发光刻机列入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政府从光刻机、刻蚀机到高端设备、高端材料、先进制造工艺等关键领域和技术进行全面布局,并建立配套的产业化平台。同年,200×200新型显示光刻机的研制成为上海市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上微公司与上海大学成为项目的参与方。

2012年,上微开发的封装光刻机走进了先进封装的基地台湾,更引起同行业竞争者的重视,使他们降低设备售价并改进设备性能。目前,上微已占据国内先进封装光刻机市场的80%,并迫使竞争对手降低产品价格1/3

20138月,在充分进行工艺测试的基础上,上微首台用于2.5代生产线的新型显示光刻机正式上线昆山的一家企业。

光刻机在国外有30多年的历史。经10年努力,上微成为世界上继欧洲和日本3家公司之后的少数掌握了高端光刻机的系统设计制造与测试的高科技公司。目前90nm光刻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还在进行中。

 

 

5 中国的首台4500米遥控潜水器

“海马号”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简称“海马”号ROV)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作业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深海强作业型潜水器系统。20144月,“海马”号在完成总装调试、水池试验和两个多月的海上试验之后,开展了第3航次海上试验。在试验中,“海马”号ROV执行了17次下潜,3次到达4500米海盆底部,最大下潜深度4502米,“海马号”完成了规定的海试全部考核项目和技术指标测试,通过了现场专家组确认的114项考核。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重点研发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于2008年启动实施。2009年,科技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将这一项目纳入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之中。

4500米,是中国南海中央海盆的深度。这一深度可以覆盖中国南海98%的海域,以及国际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富集区和绝大部分的热液硫化物富集区。研制这一深度级别的深海运载和作业设备,能够满足中国绝大部分深海探测和作业的相关需求。

在研发项目执行中,主管部门确立了以用户为核心的业主制管理机制。这个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设定了服务于深海资源探查应用的目标,并委托国土资源部作为项目主持部门,其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及同济大学等共同承担研制工作,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新型深海设备。

“海马号”的研发和海试成功,不仅铸就了中国深海潜水器技术装备研发团队,还锤炼了一支年轻的中国深潜器技术作业团队。

 

 

6 中国开发的海水淡化装置

20131226日,一个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中国电力企业,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沧电),开发了日产2.5万吨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完成了168小时试运行并顺利投产。

由于企业所处渤海之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2001年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依靠海水淡化解决自身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目标。20063月,为配合公司新发电机组的建设,国华沧电进口两台日产1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正式投产。两个月后,公司首次提出自主研发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计划。经两年多的努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期1.25万吨/日国产海水淡化装置于20093月投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测定均达到并优于设计值。

如今,现场海水淡化进口设备和自主研发的设备面向大海依次排开,装置本体从引进时的四个蒸发单元,已增加到今天的十个蒸发单元;造水比参数从8.3,提升到13以上,国华沧电通过自主创新,发展了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制造能力,在“中国制造”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关栏目:『国内动态
29个城市地铁全部亏损,中央六部门发文,地铁大扩张时代,结束了! 2024-10-31 [370]
截至11月17日!中国计量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英才共话未来 2024-10-27 [468]
写在民办高校倒闭潮的前夜 2024-10-08 [468]
砍掉铁饭碗、增加硕士点、教培再度翻红…未来的社会风向要变了! 2024-09-27 [491]
“开学19天,消费4000多”,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老实了 2024-09-26 [266]
国内学生无限使用的GPT4o 2024-09-26 [217]
多所高校宣布!调整教务处职能 2024-09-22 [379]
离谱,西安交大博士手握SCI,秋招当场被拒,听到原因感觉被羞辱 2024-09-21 [301]
罕见!江苏一本科生从民办高校转入到公办高校,网友:背景不简单 2024-09-21 [321]
大龄硕士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读研,感受很复杂 2024-09-16 [2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