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周刊网站(Time)报道,人们总是存在一个经久不衰的想法,即所有亚裔都知道如何在电脑前高效工作,而近日数家大型科技公司发布的员工多元性报告则更加强调了这个观念。
这些报告及媒体讨论的焦点都集中于一个显而易见且重要的问题:女性、非裔、拉丁裔与印第安人严重“缺席”科技公司。然而人们却甚少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在科技公司的员工中,亚裔占比较高,但领导层中亚裔占比很低。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亚裔研究项目教授玛丽•刘(Mary Lui,音译)表示,目前存在的重要讨论是谁确实享有教育与经济机会。但也应该考虑一下说到亚裔时,大家会讨论的话题。
事实上关于亚裔,人们总是认为:亚裔非常聪明且事业成功,所以雇佣或宣传亚裔不算鼓励多样性。历史学家和宣传人士断定,这种观念不仅掩盖了亚裔居民的生活经历,还将亚裔人群排除在多样性话题的讨论之外。
这种多样性排除亚裔的观念并不是新现象。历史学家认为,从1965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颁布至今,多样性的讨论就一直对亚裔视而不见。该移民法颁布以来,亚洲各国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在这一时期涌入美国,亚裔人口急速增长。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到80年,对亚裔的印象不再是以前“大淘金”时代的侵入者或铁路工人,他们是科学家、医生以及工程师。亚裔迎来繁盛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亚裔居民被广泛认为是成功的群体。各大主流机构把他们标榜为模范少数族裔(该词由《纽约时报》1966年第一次使用)。
亚裔活动家、历史学家海伦•齐娅(Helen Zia)对此表示,从历史上看,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形成两个极端,要么是侵入者;要么是模范少数族裔。然而两者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考虑多样性问题上几乎不会涉及亚裔,因为要么亚裔被认为是外来者,不属于美国;要么亚裔被认为已融入美国社会,成就非凡。
亚裔的成功意味着,人们认为他们应被排除在一些多样性政策之外,例如平权法案。更甚者,亚裔被认为是多样性的威胁,而亚裔自己也开始相信这一点。2012年《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亚裔:太聪明没好处?》(Asians:Too Smart for Their Own Good?)中写道,亚裔大学生觉得自己是“一群不知名的奇葩和大师”。2013年,美联社(AP)的报道称,很多亚裔不再核查申请大学的亚裔学生数量,以便避免谈及配额问题,因为大学中的亚裔学生太多了。
正因为如此,即使高官中的亚裔占比与亚裔员工的占比明显不符,这种现象也会被忽视。专家认为,这种漠然具有历史渊源的。“作为少数模范族裔,总有人认为,你们做得太好,不会存在任何问题。”齐娅说。
韩裔高官顾问简•玄(Jane Hyun)表示,不仅是社会和商业,亚裔自己也应该对这种局面负责。亚裔必须理清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因素如何阻碍其参与多样性的进程,这种多样性的进程并不仅仅关系到公司高管,还包括其它领域,例如电影、电视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