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2010年4月11日
河南新密村民:嫦娥奔月地点在新密。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河南文化系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普查整理各类线索180余万条,基本立项22万余个。“嫦娥奔月的地方,就在我们新密。”当“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新密市牛店镇月台村时,当地村民一席话让大家既惊奇又兴奋。这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真的是在河南新密奔的月?
直接笑喷。如果说有几个村民自称嫦娥是从自己那疙瘩奔月的,我们或许会为其憨厚或狡黠一粲;然而,当堂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集中采访活动”的工作人员竟然也对此感到“既惊奇又兴奋”,似乎就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了。
所谓“嫦娥究竟在哪儿奔月”,其实是个伪问题。嫦娥奔月不过是个远古神话,有没有这个人还不一定呢;至于“奔月”,就更加不可能,毕竟嫦娥不是阿姆斯特朗。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一个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奔月”,现在却被人煞有介事、信誓旦旦地往自己家里扯,除了“笑喷”,我们还能说点什么呢?
村民们称嫦娥系从他们那疙瘩奔月的理由很可爱,但也很无厘头,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新密有个“望月台”,并且当地“奔月的地名有很多”;“俺这儿祖祖辈辈都说嫦娥是在这里奔月的”;村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儿,都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并且流传着“迎接嫦娥回来”的民俗……如果单凭这些就能无中生有造出一个嫦娥来,估计上帝也会感到不可思议。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当然是好事。但眼下有不少地方却因此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千方百计跟名人攀亲,试图以此来获得经济等方面的好处。由此也引发了一起又一起争抢名人的闹剧:河南和陕西两地的黄帝之争、甘肃天水和河南淮阳的伏羲之争都“如火如荼”,尤其是诸葛亮,更是好几个地方都在争抢。名人之争其实是面子之争、利益之争甚至是政绩之争,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一个“利”字。对“嫦娥奔月的地方就在我们新密”的说法,听完笑笑就行了,堂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集中采访活动”就别跟着瞎“兴奋”了!)